冷҈冷҈冷҈!新一轮降温来袭,这个冷知识能救命

发布日期:2024-02-03 01:18信息来源:四川应急 【字体:  

“金沙江的水又断了!”2018年11月3日18时许,甘孜州的一支应急救援队伍接到电话,半个小时前,金沙江白格原山体滑坡点再次发生滑坡,巨量的土石堵塞金沙江形成了堰塞湖。

“上面又垮了,比上次垮得更凶。”“立即朝白格方向行进。”……随后从各方传来的信息和指令都显示,这次的滑坡规模要比第一次大很多,也意味着抢险救援任务更加艰巨复杂。

夜里的川西高原气温骤降,途径的一些地方刮着寒风,下着大雪,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和驾驶员观察视野。许多抢险救援队伍全程无休,连夜赶往新形成的白格堰塞湖。

越接近堰塞湖,道路越是崎岖,还有不少碎石、树枝,抢先救援人员只能步行前往。救援人员小李想起当时的情况,仍然忍不住打了个冷颤:“真的太冷了,耳朵和额头冻得跟针刺一样疼,到后来都麻木了。”

11月4日,第一批应急处置组抵达新形成的白格堰塞湖。恼火的是,坝体高度比之前高出很多。根据现场查勘和测算,以及水文情况,专家们意识到必须要实施人工干预。

那么该如何干预呢?任何一点变动和变化都可能导致危险,需要对堰塞湖水自然过流、滑坡体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才能确定。

各抢险救援队伍到达后,立即拿出各自的监测设备着手监测、勘察。

“不行,现在温度太低了,设备根本启动不了,没法监测,咋办嘛?”有人拿起监测设备,朝旁边的人无奈地说道。

“唉,我们的设备也不行。”一时间,设备启动难成为各抢险救援队伍遇到的最大难题。

情况紧急,时间紧张。大家都清楚,“早一秒开始监测,就能早一点拿到相关数据,指挥部就能尽快制定处置方案。”如果等太阳出来,设备自然恢复状态,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小李拿起手中的无人机思考了一会儿,说:“机器启动不了,主要是气温太低了,电池受到影响,我们必须给电池和设备保下暖。”

说完,大家就把设备进行了拆解,把电池和相关部件放进外套里,希望借此让设备迅速恢复使用状态。

“啊!太冷了。”有人突然跳起来。原来这个人直接将电池和重要部件塞到了与皮肤紧贴的位置,冰凉的触感让他不由得跳起来。

听完这个人的解释,大家笑了笑,却都把东西塞进了最里面,“早一秒,早一分,都是好的”。

经过大家轮番给设备保暖,半小时后几乎所有设备都成功启动。寻找监测点、架设仪器、测量、实时监测……一切有序展开,自然资源部门实时监测现场地质变化,气象部门对现场及周边地区气温、雨雪、风力情况实施监测预报,消防救援部门随时观测各监测点和重要部位的安全状况。

很快,到了晚上,堰塞湖周围的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度左右。一些监测工作暂停,部门抢险救援人员开始进入帐篷休息,为第二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大家记得把设备拿进帐篷,最好是直接抱到怀里睡,明天一早起来就能直接用。”临睡前,有人大声提醒道。

小李躺在帐篷里,即使穿着棉衣蜷缩成一团,还是抵不住刺骨的寒冷。因为想着要给随身的设备保暖,小李一晚上都睡得不踏实,时不时就摸一下设备有没有滚离身子。

再一次醒来,小李伸手看看手机时间,已是凌晨4时。他翻转了几下身体,深深地打了个喷嚏,最终决定穿上衣服出帐篷看看,还不忘把设备揣进怀里。

“冻醒了?”“是啊!太冷了,睡不着了。”

“前两天晚上雨夹雪,帐篷里面都结霜了。”

…………

“整夜都睡不踏实,心里老记挂着堰塞湖的监测情况,不过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天,大家的付出没有白费。

丰富全面的监测数据,科学精准的预测分析,可行的最终方案很快被锁定——用机器挖掘出一条泄洪槽。

“生命通道”打通了;第一台挖掘机抵达堰塞湖坝顶;天气晴好有利于处置……接下来的几天,不断有好消息穿出来,大家纷纷感叹:“悬着的这颗‘炸弹’终于能拆了!”

12日凌晨4点是预计的泄流时点。自前一晚开始,白格堰塞湖现场所有人都没有睡。“彷佛等待生产一般,期待、焦虑、紧张,说不上是什么心情,可能是都有吧。”在焦急的等待中,泄洪槽终于达到了预计的水流量,过流成功。

随着晨光微露,天色逐渐泛白,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冬日的金沙江又恢复了往日的通畅,滔滔江水通过泄流槽冲开的河道流向下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