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 政策 > 政策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06-27 15:41 来源: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巴中经开区、文旅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部署,加快推进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中央、省、市关于体育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及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建设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城市、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到2027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5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2.2%,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2.6%。建成3个国家级体育公园、5个省级体育公园。规上体育企业达到6家,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亿元。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市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形成全社会热爱运动新风尚,做响“运动巴中”品牌。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补短行动,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

  1.统筹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到2027年,市级建成1个公共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公园;巴州区建成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公园,其余县(区)建成1个公共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公园;各县(区)选建1个公共体育馆、游泳馆、滑冰馆、健身广场等体育场馆;乡镇(街道)建成1个健身中心或1个多功能运动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市级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巴中经开区、文旅新区管委会,以下每项措施均需县(区)落实,不再单列〕

  2.重点推动社区“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满足市民就近健身需求,优化场地设施,打造“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健身环境。利用公园绿地、桥下空间、城市“金角银边”剩余空间打造健身新空间,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健身圈。到2027年,推动每个社区至少建成1个“社区运动角”。(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

  3.提升居住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新建小区全面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套建设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的要求。未达标的既有小区,因地制宜逐步配建健身场地设施。(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

  (二)实施健身行动,形成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4.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结合全省“百城千乡万村·社区”全民健身运动计划,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及徒步、路跑等群众喜爱的项目;推广武术、太极拳等民间体育和农趣运动。举办“一节两会三赛”,构建“一县(区)一特色”全民健身体系。(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市直工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等)

  5.强化老幼体育健身活动。按照重在参与、就近就地、小型多样、文体结合、科学文明、有益健康的原则,开展太极拳(剑)、广场舞等适老活动,并扩大至城乡社区。创新开展亲子运动会、幼儿体育展示、幼儿游戏等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等)

  6.深化体教融合。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教师,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支持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积极开展体育协会送教活动。加快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的要求,保障中小学校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至少参加1项校级体育比赛项目,参赛成绩记入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促进青少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鼓励每年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支持学校体育教师参加体育赛事、培训交流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指导服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

  (三)实施提质行动,优化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7.做强体育社会组织。推进市、县(区)级体育单项协会发展,实现县(区)级体育总会或联合会全覆盖,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服务,推动社区各类体育组织发展。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公益性体育赛事和培训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业绩突出的社会组织给予奖补。到2027年,各县(区)建立“1+1”基层组织网络。(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

  8.提升健身指导服务质效。推进体质监测站与医疗机构合作,组织医生参加“运动促进健康”技术培训班,拓展体卫融合服务功能,推广“运动建议书”或“运动处方”。探索将体质测试纳入体检项目。开展科学健身“云指导”,发布“运动巴中·体育生活地图”和“体育锻炼适宜指数”,便利市民健身。至2027年,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100名,设立全民健身服务站点100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达8.7万名。(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

  9.提高体育场馆开放水平。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做到应开尽开。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在公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对外开放。支持企事业单位、民营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通过“天府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公开交易体育要素资源。支持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组织市外培训学员开展体育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等)

  10.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水平。结合“智慧巴中”“巴事办”平台,强化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建设全民健身智慧服务平台,提升场馆预订、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经营统计等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便利、科学、安全、灵活的健身设施。(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等)

  (四)实施育新行动,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1.完善科学训练体系。巩固完善中小学、体校等训练基地。加强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建设,支持普通中小学建设新型体校,实现县(区)有体校。允许体育生跨县(区)选择基层体校就读,培养后备人才,拓宽人才输送渠道。到2027年,力争建成食、宿、训一体的体育运动学校1所、省级及以上亚高原训练基地1个,储备后备人才1000人以上,向省队输送人才200人次以上,提升竞技体育能力。(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12.优化竞技项目布局。立足省运,着眼全运,放眼奥运,打造优势项目群。强化体教共建,巩固发展跆拳道、举重等优势项目,加快发展田径、柔道等潜优项目,提升“三大球”“三小球”普及度,挖掘冰雪项目,构建均衡发展的体育项目布局。对巴中输送的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锦赛和省运会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等优异成绩的给予奖励。(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

  13.做精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承办自由式小轮车、马拉松、龙舟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申办四川省定向越野、青少年单项运动等高水平赛事;牵头举办革命老区男子篮球等自主赛事。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国内外体育舞蹈、太极拳、武术、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群众参与度强、市场化高、宣传影响力大的赛事,满足群众观赛需求,提升区域知名度、美誉度。(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等)

  (五)实施攻坚行动,推动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14.构建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培育运动康养、体育赛事、场馆运营、体育旅游、体育餐饮、体育培训等业态,引进体育制造业,形成全产业链条。鼓励利用商业综合体、老旧工业厂区等打造综合性健身休闲与消费体验中心。(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

  15.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对体育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有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的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企业,打造有影响力的户外运动品牌。鼓励设立体育产业孵化平台,借助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引进优势项目和企业。支持体育企业与高校等联合组建战略联盟,促进体育与科技、旅游、健康、教育协同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符合安全要求前提下,依法依规利用存量房产、闲置物业等改造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通过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实施健身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国家、省、市“双减”工作要求和标准,规范体育类校外培训。(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投促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16.优化体育场馆配套服务管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体育场馆周围配套建设承接相应体育赛事活动能力的酒店、商超、餐饮等服务设施,依托就近医疗机构提供康复保健和医疗急救服务。通过租赁、合作等方式,引入市场主体参与运营公共体育场馆,盘活闲置、低效运营资产。(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投促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等)

  17.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丰富节假日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消费新领域与体验。在旅游景区举办特色赛事,推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跟着赛事去旅游”体旅融合品牌。结合美丽乡村展示和乡村振兴,策划乡村健康跑活动。推动体育与养老、科技、互联网融合,加快发展电子竞技等新兴产业。拓宽体育彩票销售渠道,发放消费券,激发消费需求。(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综合执法局等)

  18.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品牌赛事和特色活动,打造巴中特色体育文创IP和产品。创作体育短视频、微电影、电视剧、歌曲、舞蹈等作品,举办体育文学、影视、收藏评选和展示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巴中日报社等)

  (六)实施传播行动,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19.培育巴中体育文化。弘扬中华及四川体育精神,推广民间与民俗体育文化,打造一批体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塑造“运动巴中”品牌,倡导健康向上的新风尚。挖掘巴中红色、历史、民俗文化,与现代体育结合,提炼富有特色的巴中体育文化LOGO。(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巴中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

  20.加强体育交流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加强区域合作与互动,在赛事、人才培养、品牌打造、营销、场馆运营等方面深度合作。促进体育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集聚,建立互补的体育产业与城市融媒宣传联盟,增强区域体育交流与对外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巴中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发展改革委等)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将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标重点任务,履行好职责,细化措施,形成合力。加强对重点工作的调度。建立体育事业产业发展机制,对在体育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扬。

  (二)强化政策保障。市、县(区)将全民健身经费、青少年参加体育竞赛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施体育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出台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激励措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优先保障重点体育项目用地。推动体育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发展体育事业,增加体育信贷产品。

  (三)强化人才保障。完善体育行业人才、激励机制,支持高层次人才申报省、市级重大人才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体育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实行绩效工资单列薪酬管理。特别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体育人才可按规定破格申报职称。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可按规定通过考核招聘进入事业单位,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建立急需紧缺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评价绿色通道,支持选派专业人才到高水平体育机构深造,培养和引进懂外交礼仪、多语言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渠道,开设体育宣传专题。培养熟悉体育运动项目且具有体育解说评论能力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和记者,倡导科学健身,弘扬体育精神,讲好体育故事。

  附件:2024年度巴中市体育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