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 建议提案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28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4-08-26 14:32 来源: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吴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第328号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确定了办理方案,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负责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方面。一是通过巴中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全市共有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六大类文化资源,共100977,其中古籍401部3125册、美术馆藏品797件、地方戏曲剧种5种、传统器乐乐种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572项、可移动文物92966件、不可移动文物3504处;红色旅游资源有578处,优良级旅游资源处185处,占32%,其中五级资源8处,四级旅游资源15处;共有5个类,占分类的27.8%。二是建成非遗工坊32家、省级非遗体验基地11个、非遗特色空间3个,非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博物馆、纪念馆18个、村史馆171个,举办《巴山烽火》《川陕壮歌》等主题陈列25个,全方位展现苏区历史和军民深情。三是推出市级天府旅游美食21道,策划非遗特色线路10条,市非遗数字体验馆全新上线。建成以革命文物为支撑的4A级旅游景区6个、5A级景区1个,打造“川陕苏区行·从心再出发”等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18条、研学旅行基地、营地41个。联合陕西省、重庆市等共同打造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共同建设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四是编撰出版《中国石窟文化丛书-巴中石窟》《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等专著30余部,创作《周永开》《小军号》等红色曲艺剧、儿童剧15个,《望红台》选段《扬琴》《蜀道》分获政府最高奖“牡丹奖”“群星奖”。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红领巾讲党史”“红色故事汇”等红色文化教育活动200余场次,培养红领巾讲解员500余名,“翻山铰子”亮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并受邀将赴韩国演出。

  二、关于“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游客体验”方面。一是为满足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我市大力发展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兴文旅业态,据市委网信办反馈,粗略统计巴中现有较有影响力的自媒体130余家,在市委宣传部的积极引导下,加之全国文旅网络热度持续不减,宣传巴中文化旅游的自媒体越来越多,主要通过社交电商、网络直播、长短视频对巴中进行宣传、带货、引流。二是应用裸眼3D、全息成像、水特效、AR互动等科技光影技术,打造《通江花月夜》《梦境光雾山》《恩阳船说》等一批数字化、沉浸式旅游演艺剧目,《梦境光雾山》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全国首批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三是在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设计打造巴中园线上线下展馆,展馆对巴中山水进行提取,以自然写意的曲线形式进行平面演绎,结合数字灯光,全息投影,打造沉浸式的溶洞景观之旅,传统与现代相衔接、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生态与发展相结合,为巴中文旅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动力和科技元素。

  三、关于“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方面。一是培育新业态产品。培育云上青山农旅融合示范园、云顶高山极限运动主题乐园、小角楼白酒工业园等一批文旅、农旅、体旅、工旅融合业态,成功创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创建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营地)13个。二是激发新消费新模式。随着大众旅游消费结构变化,持续提升文旅消费端产品质量和服务效率,建设“巴山民宿”聚集区,评选“精品巴山民宿”15个,打造“白+黑”全时旅游消费新场景5个、夜间文旅经济示范点10个,创建四川省文创集市2个。三是做强红色教育产品。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自主开发各类新课程79门,其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65门,巴中特色课程31门,打造精品“红色教育线路”7类21条,“菜单式”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有效扩展文旅康养产业链条。四是开发文旅创意商品。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围绕“红色、绿色、巴文化、非遗”四大主题,开发巴山剪纸、巴山竹编、叶脉雕、“巴中云顶茶”等特色文旅创意商品千余种,打造“红彤彤&雾萌萌”“平州哥、同昌姐、归仁弟、江口妹”“太子攻书”等文创精品IP,研发衍生产品,初步形成“巴中有礼”文旅创意商品品牌。6月26日,与市委宣传部正式联合印发《巴中市文创产品研发工作方案》,以构建市级部门+企业+协会等多方机制,推动IP打造和文创研发工作的开展。五是营造舒适消费环境。市文化旅游体育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旅游景区及沿线涉旅服务业综合监管的通知》,积极宣传涉旅市场主体的建设管理、服务等相关标准,推动涉旅市场主体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双提升,树立保持巴中旅游市场良好形象。

  四、关于“强化市场营销和推广”方面。一是创新节会活动营销。春抓巴人文化艺术节、夏办诺水河溶洞节、秋续光雾山红叶节、冬推光雾山冰雪节,配套举办田园恩阳˙海山情园油菜花节、天马山避暑旅游季等文旅活动,构建起“4+N”文旅节会体系。第十一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线上线下累计超1000万人次观看,第二十一届光雾山红叶节期间光雾山旅游区接待游客41.52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28.24%,创历史新高。二是抓赛事营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川陕苏区男子篮球邀请赛(红BA)、南江“羊BA”、恩阳龙舟赛、巴中幼儿体育展示大会等巴中特色的原创性版权赛事活动,擦亮了“运动巴中”品牌。三是创新客源市场营销。首次推出“非遗传承入‘景’有‘戏’”巴中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组织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川剧变脸等巴中非遗在重庆洪崖洞、磁器口等景区开展巡游、路演,推介夏季避暑产品。对《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画册和巴中文旅手绘地图进行优化,强化品牌认知度。针对不同旅游市场,创新推出康养避暑之旅、研学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等,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四是创新新媒体宣传。借势借力,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策划话题营销。2024成都汤尤杯比赛期间,策划“巴山剪纸助力汤尤杯”话题;成都世园会开幕,策划“花花局长看巴中展园”话题;巴南高铁通车,策划“乘高铁趣巴中”话题,浏览量超1000万人次。2024年,巴中文旅抖音账号视频播放量约3100万次,上榜抖音热榜21次。五是扶持中小微企业。《巴中市金融支持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巴中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等政策文件出台以来,为企业兑现1162.9万元奖补资金;推出162个文旅企业(项目)合计449.298亿元融资需求,梳理金融信贷新产品40余个,促成签署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授信协议或意向融资协议16份,授牌文旅特色支行4家,信贷支持文旅项目109亿元;即将出台的《巴中市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明确支持专精特新人才培育、专业人才技能提升等具体奖补举措。

  五、关于“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一是近年来共招引旅游管理、曲艺创编、文物保护等专业人才50余名(含各县区),23人获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3人获省人社厅、省文旅厅“记大功”表彰,3人获评“天府旅游名导”,1人获评四川省突出贡献文艺家暨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天府青城计划”哲社文化领军人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力量更加充实。二是通过“以练促学”“以赛代练”“实战练兵”等方式,举办四川省突发旅游安全事件综合应急演练、四川省第十九届小戏(小品)大赛等,接续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研学旅行指导师技能大赛等,常态化开展文博场馆、旅游景区消防、地灾应急演练等实战训练,实现以练促战砺“精兵”,以赛促练强技能。三是专家服务团师带徒培育人才。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省级、市级文旅专家服务团,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培育专业人才,7月12日,举办巴中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邀请到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115文旅服务团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四川生态蓝皮书)副主编赵川,四川省科技下乡万里行115文旅服务团专家、四川大学工程研究院资环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任宣羽分别就“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康养产业与康养旅游”主题作专题授课,巴中市文旅服务团、红色文旅人才、文旅康养产业人才等90余人参加培训。四是市政府与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合力深化文旅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保障技能培训合作,联合省内职业院校,依托旗下物业服务平台和旅行社等,分批次为巴中市提供酒店管理、物业管理、旅行社经营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巴中市政务接待、会务保障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强化人才培养交流;加强与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常态派班开展党性教育,努力将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打造为全省红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示范地。双方探索建立干部交流培养机制,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培养专业型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2024年6月,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大力实施“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区,致力建设文旅融合和全龄康养胜地。同时将文旅康养产业纳入“5+2+3”产业体系,作为全市2大优势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红色文旅、旅居养老、康养建筑3个细分赛道,出台《关于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做优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区实施方案》《巴中市文旅康养产业推进方案(2024—2035)》等政策文件,构建“1+1+3+10”的政策体系。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定差距,衷心感谢您对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2024年8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