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 建议提案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51号提案办理意见的函

2024-08-29 14:37 来源: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刘晓华委员:

  按照2024年提案办理要求,现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51号提案“关于加强古蜀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 ”办理意见函告如下。

  一、办理回复意见

  (一)摸清资源底数。2012年和2015年,巴中市文物局两次组织对米仓道主线和部分支线进行了实地调查,基本摸清了沿线文物底数,并实地测绘、GPS记录。2024年6月24日,联合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开展专项调查,其中南江县的工作已完成,下一步将对米仓道沿线文物资源全面廓清。同时,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将米仓道文化遗产构成作为重要普查内容,截至8月底,通江县米仓道7个点位已全部完成实地调查,对其中的碥道、古桥、古栈道、石刻石窟等进行了全面复核。为进一步米仓道保护与研究,拟于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期间,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大蜀道文化旅游联盟成员单位来巴座谈交流,深化米仓道与金牛道、茶马古道、唐蕃古道等关系认识,共促有效保护利用。

  (二)强化规划引领。为明确保护范围和中长期工作任务,巴中市文物局编制完成了《蜀道-巴中段(米仓道)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纲要》,并经市规土委员会审议通过。该规划不仅评估了米仓道保存状况、划定了保护范围、明确了不同类型遗存保护需求,而且规划了16处代表性段落的保护、修复、利用策略。近5年来,已编制米仓道沿线石窟寺、古桥、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保护方案25个,其中16个已通过省文物局批复(2个工程实施完成、2个正在实施)、9个正在报审中,以方案的编制和工程实施,确保米仓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文化的延续性。米仓道沿线7处全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中,已编制完成保护规划5处并经省人民政府公布,1处在编。近5年来,已编制米仓道沿线石窟寺、古桥、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保护方案25个,其中16个已通过省文物局批复(2个工程实施完成、2个正在实施)、9个正在报审中,以方案的编制和工程实施,确保米仓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文化的延续性。为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今年以来持续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完善文物“四有”工作,悬挂张贴文物安全警示牌,出台《巴中市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十五条措施》,探索建立文物保护“点长制”,落实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末端五级点长职责,完善分级负责、巡查看护、全员培训、报告预警、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织密文物安全网格,确保文物安全响应及时、处置迅速。出台文化遗产保护“离任审计制”,将文物普查、保护工作履职情况作为党政“一把手”离任审计重要内容,实现末端发力、终端见效。

  (三)推动活化利用。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作出打造“四龛护城”文旅品牌安排部署,当前,我局正在编制专项规划,规划以石窟寺主题游径串联东龛、西龛、南龛、北龛、水宁寺、石门寺等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及米仓道沿线优质文旅资源。同步推进蜀道文物、非遗资源活化利用,根据考古调查成果,出版了《险行米仓道》,编印了《巴文化遗珍-米仓古道》等书籍。持续举办巴文文化艺术节,配套开展“巴中有礼”文创大赛、民俗歌舞、摄影、书法展览、学术讲座、专题访谈等文化活动,不断扩大米仓道文化影响力。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2024年7月印发的《巴中市文创产品研发工作方案》,围绕米仓道“四龛护城”文旅IP、古树古木、溶洞水景等文化资源,开发一批与米仓道历史人物、文化艺术、自然生态相关的文创产品,活态传承米仓道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规划建设巴中市博物馆,策划“大行南北、问道米仓”主题展览,以米仓道道路构成、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等线索,串联巴中历史,深刻阐释米仓道开辟、使用历程与巴中文化资源、巴中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目前文本大纲已编制完成,已报省文物局审核。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局将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持续推动蜀道(米仓道)文物资源的挖掘保护,协同国、省文物局做好蜀道申遗工作,强化活化利用和价值挖掘,推动“四龛护城”文旅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米仓道主题游径,进一步强化文物安全工作,确保蜀道(米仓道)文物资源长久保存。

  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2024年8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