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加强文旅融合 擦亮金字招牌

发布日期:2023-05-11 10:44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图一:平昌县三十二梁镇樱花茶树相映生辉。(周海燕/摄)


图二:平昌县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一角。


图三:游客在父亲原乡记忆馆参观。


图四: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释放“1+1>2”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平昌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深度挖掘本土地域文化,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多元共生、多业共赢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崛起、绿色发展、文旅富民之路。驷马镇双城村和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就是平昌县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缩影。
  文旅融合成绩单
  近年来,平昌县以红色、翰林、孝道、民俗等本土地域文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天府旅游名镇1个,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2021年8月,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近三年来,该县年平均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63.4亿元,辐射带动就业人口近4万人,文旅产业已逐渐成为平昌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1 深挖《父亲》文化 打造文旅融合示范景区
  5月3日—5月5日,由四川省文联和巴中市人民政府主办,平昌县委、县政府和巴中市文联承办的传承“父亲精神”系列文化活动在平昌县举行。
  “今年3月份,我们面向全国发起了以‘画、拍、写、唱’为主要形式的‘父亲’主题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即‘画-父亲形象’原创画作、‘拍-父亲身影’摄影作品、‘写-父亲故事’文学作品征集、‘唱-父亲歌曲’原创音乐征集,吸引了全国各地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该征文活动,共征集文创作品3724件,其中32件精品力作获奖。”平昌县文广旅局局长向东介绍,除此之外,他们还举办了“巴山美村父亲原乡”文旅调研、传承父亲精神暨倡议设立“中国父亲节”座谈会、“父亲”文艺作品颁奖晚会等活动。
  “六十年前,罗中立来到驷马镇双城村写生,住在了村民邓开选家里,他以邓开选为原型创作了这幅经典的作品。”5月5日,在平昌县酒乡广场,讲解员正向参观“父亲原乡醉美平昌”大型书画展览的市民们讲述着《父亲》油画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其他地方,分别还陈列展览着以“父亲”为主题的书画作品。“这个活动举办得非常好,邀请了这么多专家学者来我们平昌,还征集了这么多的作品,把我们的‘父亲文化’宣传出去了。”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张女士表示。
  同时,在另一边的传承父亲精神暨倡议设立“中国父亲节”座谈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学、艺术等领域近30名专家学者,紧扣“父亲精神”,围绕“父亲原乡”的父亲精神、新时代的父亲精神、中国父亲精神传承的现实意义和“中国·平昌父亲文化节”设立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等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父亲精神是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设立父亲节,有利于深度发掘、传承弘扬父亲精神。”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苗勇说道,这有助于农村“人回潮、钱回流”,让更多的人建设家乡。
  当晚,在平昌县文体会议中心还举行了“父亲”文艺作品颁奖晚会,一个个文艺节目生动精彩,吸引眼球。晚会现场,还为征集作品中的32件精品佳作颁奖。
  除了举办多样式的活动打造父亲文化IP外,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的建设也没有落下。
  “五一”假期期间,在双城村“巴山美村·父亲原乡”的民宿酒店,前来游玩的市民们早早的排起了长队办理入住,屋外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孩子们互相嬉戏追逐,整个现场热闹非凡,这也让平昌县驷马双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皮桂鑫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早在半个月前我们的民宿酒店就已经被预订完了,‘五一’假期内的住宿很火爆。”皮桂鑫介绍,自去年“巴山美村·父亲原乡”开园迎客以来,生意一直很火爆,今年“五一”假期仅民宿酒店的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平昌县依托独一无二的“父亲文化”、原汁原味的生态本底、青瓦泥墙的传统村落等资源禀赋,规划实施“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采用“无痕式”规划、组团式布局和生态化改造,把双城村打造成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
  村上引进业主发展起了旅游业,也让周边村民们收获不少。这两天,村民周武林正忙着在前台接待来办理入住的客人,提起现在的生活,周武林的脸上笑开了花。“在家门口务工,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公司还购买了‘五险一金’。”他告诉笔者,他曾经在福建、广东等地打“散工”,一年挣不到多少钱不说,还离家远,现在就在家门口工作,这让他干劲十足。
  “以前村上的年轻人都出去了,自从我们村发展旅游业之后,好多年轻人都回来了,村子也变美了烟火气更浓了,人气更旺了。”说起双城村的变化,双城村党支部书记周银平感慨万千。“在园区景区务工的人员基本上都是我们本地村民,村子又重新焕发生机了。”
  据了解,近年来,双城村紧抓旅游开发的机遇,大力整治撂荒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粮经复合种植园200亩,建有蚕桑产业园800亩。同时,双城村仅是驷马水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一部分。历经10年的打造,驷马水乡探索出了农业、工业、旅游业“三产融合”,生活、生态、生产“三生相融”,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的乡村振兴新路,华油中蓝清洁能源产品畅销全国,“父亲的村庄”、水乡大峡谷、高空玻璃栈道等景点游人如织,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产品销往周边市场。
  “2022年,我们借助《父亲》文化名片影响力,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围绕巴中市‘文旅康养产业首位产业’目标定位,以双城村为轴,聚焦乡土村落、生态基底和产业基础,深度挖掘‘父亲’文化内涵,规划实施‘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向东表示,他们建设了春风研习所、乡村记忆馆、罗中立美术馆、农耕精神厅、乡愁艺宿等集艺术创作、民俗民宿、乡村美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建一个项目、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2 产旅完美结合 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除了驷马镇双城村外,4月28日,平昌县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正式开园。
  当天上午9点30分,开园仪式在主题曲《见山问茶》中正式拉开序幕。紧接着的歌舞节目、茶艺表演、宋点茶品鉴、园区参观……一个个精彩的活动不断呈现,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旅盛宴。“活动弄得非常好,这里的景观也打造得十分美观,我们又多了一个闲暇时游玩的地方。”市民张先生表示。
  此次活动以“春见山·来一场心氧活动”为主题,旨在彰显金宝山“茶旅融合”优异成效,宣传推介产业园景区旅游品牌,以此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我们还为游客精心准备了山顶极光、潮玩市集舞台、水上舞台、房车营地、国风打卡点等新鲜刺激的娱乐项目,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金宝山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景区热闹非凡外,在一旁的茶园里,郁郁葱葱的茶树正散发着清香,一旁的自动化喷灌系统也不停的浇灌着茶树,不远处的绿色防控先进设备镶嵌在漫山青绿中,不远处不时有村民行走其中,整个现场一片勃勃生机。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茶园管护(修剪、除草、采摘)来逐步实现机械化。”平昌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徐勇介绍,由于劳动力等因素限制,积极利用科技力量带动茶园增收是必行的方法之一。“现在我们500亩的茶园,施肥灌溉可以由之前的10天、用工200个降至1天、用工5个,劳动力节省97.5%。茶园管护由原来的15天、用工300个降至5天、用工100个,劳动力节省66.7%;节水节肥率达到80%。”
  同时,为增加茶园综合效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科技团队+村集体经济+新型经营主体+茶农”发展模式。“技术员驻点、专家包片、中茶所和川茶所专家连线的方式精准指导,这样能做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茶园亩均鲜叶产值在6000-8000元的提质增效合理区间,亩均综合产值达10000元。”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强茶、品牌立茶、龙头领茶、文旅兴茶、政策促茶、联农管茶’发展理念。”徐勇介绍,金宝山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能,搭乘浙川茶旅融合“产业协作”专列,发展生态茶园10256亩,建成占地50余亩的“平昌茶树种质资源圃”1个,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建成市三星现代农业园区1个。
  据了解,平昌县金宝山茶旅融合产业园属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项目,是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农文旅融合品牌示范项目。其核心区位于平昌县金宝街道办事处的石庙村与八庙村,总占地面积2650亩,建设面积约1500亩,估算投资2亿多元,于2021年开工建设,包括双创中心、茶宝乐园、青芽湖、塘库、有机茶园5个部分,共涉及30多个小项目。
  园区以生态度假、森林康养为龙头,辐射川东北城市游客群,打造集高端度假酒店、公寓、别墅、山地森林休闲、有机农场等于一体的川东北健康生活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了“观山、观城、观天象,看茶、看松、看田园”的场地景观资源体系。项目预计2024年全部完工,预计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余元。(陈俊吉)(本版图片均系资料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