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一条鱼游出特色产业路

发布日期:2024-03-25 14:43信息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字体:  

春塘水暖鱼游欢,平昌县久负盛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口青鳙即将拉开“水上春耕”序幕。

近年来,在当地龙头企业带动下,经年生长于自然江河的江口青鳙,“乔迁”到了一口口鱼塘,由野生变为家养,渐成增收致富产业。

在江口青鳙产业化进程中,平昌县走出了哪些特色路径呢?

打造江口青鳙种业“芯片”

3月8日一早,在位于平昌县涵水镇幸福村的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里,工人正在清塘、晒塘、消毒,为在本月底投放新一轮江口青鳙鱼苗做好准备。

“江口青鳙是平昌特产,肉质鲜嫩。它的学名是华鲮,为15种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之一,201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昌县水产渔政局高级水产工程师何光彬说,“在道生渔业有限公司入驻平昌之前,江口青鳙都是野生的,因为当时不具备人工孵化技术。”

江口青鳙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自小离家的魏亨军倍感振奋。2018年,魏亨军返乡创业,与儿时伙伴、从事水产养殖业多年的王毅合伙成立道生渔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在平昌县涵水镇、西兴镇流转2000亩土地打造了1500亩养殖水面,立志将江口青鳙发展成带农增收的致富产业。

魏亨军说:“首先要有鱼可养!这就必须打造种业‘芯片’。我们高价向当地渔民逐年收购(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前)野生江口青鳙亲本,累计收购3万斤种鱼,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技术进行野生驯化、人工孵化,光是去年就繁育了800万—1000万尾江口青鳙水花。2021年,我们的基地成为四川省江口青鳙良种场、四川省种质资源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唯一的江口青鳙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目前,我们基地已达到年孵化3000万尾能力。江口青鳙人工孵化这张种业‘芯片’,为江口青鳙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两年,我们将争创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做大江口青鳙种业‘芯片’。”

因鱼施策多条腿走路

江口青鳙的成鱼每尾不过100—150克,从水花长至成鱼出塘需3年之久,养殖周期长。因而,魏亨军的1500亩水面,实际上只拿了700余亩水面来养殖江口青鳙,其余水面养殖斑点叉尾鮰和加州鲈鱼等品种。

这就是魏亨军“以短养长”的策略。“如果全部水面都养殖江口青鳙,我们就面临3年没有收入的风险。”魏亨军说,“养殖斑点叉尾鮰和加州鲈鱼,12—14个月就可以出塘,那么,在江口青鳙出塘之前,就能回收一定的资金,确保产业的持续发展。从2019年开始,我们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和加州鲈鱼每年能出塘80万—100万斤,售价达7—14元/斤。”

在不少养殖江口青鳙的水塘里,水面上飘浮着些许浮板。这些浮板有若干圆圆的孔穴,从其中残存的稻茬、菜茬看得出上季种过水稻和蔬菜。但是,收稻、收菜并不是魏亨军的目的,他只是为了养好江口青鳙。

魏亨军介绍,2022年天气干旱,他的养殖基地水面温度高达40摄氏度,而江口青鳙适宜的水面温度却是31摄氏度以下,以致江口青鳙惨遭烫伤,损失达7万斤。

“去年,我们就在江口青鳙养殖水面,按1/20的比例布置浮板,种植水稻和空心菜,一是可以降低水面温度,让江口青鳙在浮板下面乘凉;二是水稻和空心菜还可吸收鱼塘里的氨氮,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收获的谷子和出售空心菜的钱,远远不够种植成本和收获时的人工费用。我们的目的是把鱼养好。今年,浮板种植的品种将全部调整为水稻,水稻植株高达1米多,遮阴效果更好,能让江口青鳙在水下更好地乘凉。”

多方抱团闯出致富路

2022-2023年,连续两年,魏亨军养殖的江口青鳙迎来丰产,出塘量达到十六七万斤,卖到当地以及成都、重庆的高档餐馆,批发价高达80元/斤,迈出了成功一步。

但魏亨军认为,平昌县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收益很低的山坪塘和水面,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塘发展江口青鳙产业,不失为当地农户新的增收之路。

就这样循着“一条鱼、一个品牌、一条产业链、一条致富路”的思路,魏亨军的基地组织当地农户现场观摩并请来科研院校专家对农户进行江口青鳙养殖技术培训,从去年开始,平昌县涵水、响滩、板庙、西兴等乡镇就有10余名农户跟进养殖江口青鳙,养殖水面达到了100余亩。待出塘之时,基地将进行成鱼回购,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何光彬介绍,为此,平昌县上与企业一道探索出3个“三分之一”模式。即,3元/尾的鱼苗款,县上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对购买鱼苗农户补贴鱼苗款的三分之一;企业垫支三分之一,在农户出塘交售时抵扣;农户先期支付三分之一。

“今年,我们还将引导企业、合作社、大户、餐饮业主,成立江口青鳙经济联合体。”何光彬介绍,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地标品牌+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统一鱼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方式,从育种到销售一体化生产经营,通过整合闲置水面资源,以公司为龙头带动众多养殖户参与,规模化、科学化、智能化养殖江口青鳙,真正把江口青鳙做成大品牌、大产业。(据《四川农村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
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5282153 举报邮箱:bzzswxcbjjz@sohu.com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1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