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们纷纷表态——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赋能巴中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6-13 16:48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图一:南龛石窟。(资料图)


图二:巴州区魁星阁。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雨 摄


图三:通江米仓古道上阎王碥栈道。(资料图)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翁凯

巴中是文物大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道路上,我市不遗余力。

今年5月6日,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召开,提出要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助推老区振兴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6月12日,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指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推进巴中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重要举措。

如何走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在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纪委监委机关、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巴州区就各自领域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分别作了表态发言。

1 加强监督执纪问责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迅速部署专项督查、线索起底、案件查办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一轮全面督查,发现问题71个,督促整改问题55个,核查问题线索6条。

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王海初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自觉扛牢监督责任,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工作,切实压实各方责任,并同步将各地各部门履责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持续跟踪问效。

“我们将强化左右衔接、集成联动、上下贯通工作举措,全面提升整治工作质效,运用‘1+X’监督机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协调配合,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王海初说,同时,强化“纪巡审”贯通融合,深化“室组地”联动机制,通过联系指导、联动监督、联合办案,推动市纪委监委机关、派驻机构、县(区)纪委监委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全面打通条块壁垒,最大限度凝聚工作合力。

在案件查处方面,市纪委监委将坚持问题导向,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查办案件开展“大起底”“回头看”。聚焦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关键人员,紧盯“七类问题”。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系统抓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暴露出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加强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研判。对查处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推动案发单位和地区认真开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达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规范一方的良好效果。

2 做好文物保护 做强文旅品牌

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的精神瑰宝。

作为文物保护利用专业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齐小莉表示,该局将坚决扛牢责任,落实好联席会议交办的各项工作。尽快组织召开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两个专委会第一次会议,制定工作规则,明确成员责任,研究重点任务,调度推进情况。同时,积极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适时召开专家会议,分析行业领域保护传承形势,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保护措施,专业理性、务实精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齐小莉表示,该局将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分县(区)实地调查,准确掌握全市文物底数、保存状况。筹备建好巴中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巴中石窟研究中心),引进培养一批文博类专业人才,打造一支能战斗、出成果的文保队伍。积极开展蜀道、川渝宋元山城遗址考古调查等前期工作,为蜀道(米仓道)申遗奠定基础、提供支撑。推动川陕省委党校旧址等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支持通江银耳生产技艺、巴中皮影戏、江口醇酿造技艺等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新增一批“国字号”文化遗产资源。深度挖掘巴中丰富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编制巴中石窟保护利用规划,出台创建中国曲艺名城、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行动方案,推出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等精品旅游线路,串珠成链打造全国唯一、近悦远来的“四龛护城”文旅品牌。

齐小莉表示,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将继续紧盯文物安全、国省文保资金执行滞后等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倒排时间节点,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成效。强化《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十五条措施》落地落实,集中开展石窟寺及石刻专项督查,常态开展文物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坚决杜绝各类文物安全事件发生。

3 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赓续历史文脉

城市是现代生活的主要承载地,每一座城市又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喻和德表示,该局将加快建立层级清晰、分类明确、覆盖全面的市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组织编制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和管理办法,及时拟定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业委员会工作机制,统筹管理和指导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申报认定、保护利用以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等工作。

喻和德说,对照前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已发现问题清单,目前已督促各县(区)编制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规划,完善保护措施,全面完成通江县历史文化名城、4处历史文化街区、通江县毛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恩阳区茶坝镇章怀村国家级传统村落和35个四川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推动完成恩阳区、通江县、平昌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评估工作。

喻和德表示,市住建局将加强全域全要素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增加2024年城乡历史文化预保护名录个数,做到“应保尽保”“应挂尽挂”。严厉打击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等破坏性“建设”行为。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扩面行动,支持平昌县、恩阳区积极争创省级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区)。

此外,市住建局还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的关系,逐步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相适应的城市功能。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同时,加强重点地段建设活动管控和建筑、雕塑设计引导,彰显巴中地域特色和建筑文化。鼓励采用“绣花”“织补”等“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方式,有序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4 深研规划引领 优质服务保障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如何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加强对地上地下文物保护,经文物部门核实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产的土地,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文物部门无定论,一律不予开发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明表示,同时,强化技术指导,编制完善旧城更新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资源,在城乡规划建设中注重山水形胜、历史格局保护,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并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四龛护城”文旅品牌,构建串联“一城三区”城市慢行绿道系统,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文化内涵。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利用年度规划体检评估和中期优化调整契机,进一步对全市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3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核实上图入库。同时,积极对接文物主管部门,收集文物保护点位矢量数据,主动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落实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规划中,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细化区域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空间管控要求。

张明表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涉及文化遗产类项目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提供规划技术服务,优先推动规划报审,优先提供用地政策支持;在土地收储或出让前,督促依法完成文物保护评价评估;在建设用地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国土整治、矿产资源开采等工作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配合文物部门处理涉及矿产资源开采危害文物安全问题。

5 建好用好联席会议机制 守住守好历史文化遗产

巴州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巴州区委书记余斌表示,巴州区将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坚定落实市委全会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经济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动。同时,全力做好此次联席会交办事项,实行“专账管理、定时反馈、限期销号”,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守住守好全区历史文化遗产。

在务实工作举措方面,建立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为召集人,分管区领导为执行召集人,其他区领导为副召集人,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为成员的联席会议机制,逗硬落实“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目标任务台账管理、重点工作定期交账、工作推进年度考评”四项运行措施,强力推动联席会议机制高效运转。同步压实管理部门、属地政府、业务部门、文物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四方责任”,构建支部书记周巡、乡镇挂联领导月巡、网格化全覆盖全天候监管工作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文物保护传承格局,确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做实基层基础方面,建立文物、非物质文化、城乡历史文化3个专家委员会,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干。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宣传委员,落实村(社区)副主任负责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充实文物保护力量。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专项资金监管,引导社会资本、公益性基金有序参与,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做到该保障的全力保障到位、该整改的全面整改到位、该追责的追责问责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