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融媒记者 翁凯
生态是巴中最优美的风景,文化是巴中最深厚的底蕴。
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巴中、了解巴中、爱上巴中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赴北上深、成渝西等客源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近40余场次,宣讲引客入巴奖励政策17场次,发放文旅消费券150万元……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记录下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全域联动,做优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区,本地市民和域外游客旅游热情持续增长,文旅新场景和新活动不断涌现,彰显出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充沛活力……
以节营城 打造全域联动大旅游格局
2024年冬至后一天,光雾山下雪了,游客沸腾了。
站在大坝滑雪场举目四望,琼花碎玉、银装素裹,这是冬天特有的魅力。
12月21日,第十届四川光雾山国际冰雪节正式启动。一场冰雪盛宴在光雾山激情绽放。
“本届冰雪节以‘冰雪嘉年华,趣玩光雾山’为主题。”四川光雾山诺水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林告诉记者,公司将旅游业态培育与景区提升相结合,通过联营打造推出一系列活动产品,给游客提供更安逸舒适的旅游体验,来解决景区冬季淡季这个问题,让光雾山旅游景区的冬季不再“冷”。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确要求,要坚持全域联动,做优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区。
三个月前,第二十二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盛装启幕。
一地举办、全市联动。本届红叶节在主体上坚持市场化办节导向,整合资源,发挥龙头带领作用。纵观整个红叶节期间,全市上下贯通,各县(区)参与红叶节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
以点的突破,带动线的跟进,促进面的整体提质升级。我市各县(区)推出消费促进活动、景区联票优惠活动、非遗剧目进景区等活动,将各地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这是对红叶节的遥相呼应,也是擦亮整个巴中旅游品牌的集体行动。
比如,恩阳古镇、南龛景区等地推出红叶诗词大赛;佛头山景区、白衣古镇、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地推出联动优惠措施,游客可凭借光雾山旅游区门票,享受相应的讲解优惠。
在服务上,本届红叶节第一次实现贯通联动。整合文旅示范区、市级部门、南江县、文旅集团等各方力量641人,围绕3大片区22个重要点位的保障服务,以“指挥长+小组长+片区长+网格长”的四级指挥调度体系为载体,织密织牢全天候、无死角的服务保障网络。
一域之发展,指向的是全局的繁盛。
数据显示,红叶节期间,全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88.56万人次,同比增长95.45%,其中恩阳古镇接待游客逾70万人次、南龛山景区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形成了良好的全域联动格局。
一场红叶盛会,不仅搭建起一个繁荣文旅消费的舞台,更打开了一扇讲好城市山水故事的窗口,有形变化与无形变化,共同催生巴中旅游品牌新活力。
以赛聚人 让世界感受巴中“脉动”
随着全民体育赛事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很多体育爱好者跟随一场场体育赛事去打卡一座城、一座山,“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新的旅行方式。
去年以来,巴中不断引进各类高水平赛事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因赛事与巴中结缘,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系列大型赛事的落户,让巴中在体育界初露光芒。
巴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利用,发挥更大功效?
2024年9月6日至7日,2024年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巴中站)在光雾山体育公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支代表队、79名运动员参赛。这是巴中第二次承办自由式小轮车相关赛事。
10天后,2024中华龙舟大赛(四川·恩阳站)在恩阳龙舟公园拉开帷幕,共有来自全国的42支龙舟队、1000余名运动员参赛。这是恩阳区连续三年承办龙舟赛事。
2024年10月9日至19日,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简称“CADC”)在巴中举行。为迎接“CADC”的选手和嘉宾,巴中在场地设置、文创产品、餐饮等方面展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接下来,汽车拉力赛、定向越野赛等国省体育赛事还将相继举办。
一场场重大赛事接连“落子”,足以证明巴中有实力、有底气。
“赛”是一域,“城”是全局。
以赛谋城,巴中将办赛、谋赛融入城市发展“大势”,对城市体育空间进行优化提升。成功申请体育公园项目1个、全民健身中心项目4个、乡镇多功能运动场项目49个,已获资金1680万元,联合印发《巴中市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的实施方案》,提升我市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
因此,我市将体育赛事筹办融入城市发展的“一盘棋”,融入生态建设、服务民生的大格局,不断释放体育赛事的溢出效应,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数据显示,2024中华龙舟大赛(四川·恩阳站)、2024年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第二站(巴中站)等体育赛事活动,带动消费超4亿元。
在人们的印象中,巴中是一座“文静内敛”的城市,山水环绕、绿树成荫。然而,透过以赛营城的实践,我们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活力巴中。毋庸置疑,不只是山水,体育同样是这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龛护城 解锁文旅IP“出圈”密码
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先生曾盛赞巴中石窟:“盛唐彩雕,全国第一”。
从空中俯瞰巴城,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分布着四处石窟,并以方位命名为东龛、南龛、西龛、北龛,形成了“四龛护城”的格局。
石窟作为文物,集建筑、雕塑、书法、绘画于一体,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有极高的文旅价值。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保护,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让石窟在新时代发挥应有价值,焕发新机。
相比之下,巴中市内石窟面临着文物保护研究能力较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研究力量不足等问题,还未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串珠成链打造“四龛护城”文旅品牌。
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市文保中心副主任冯亮介绍,我市立足“四龛”环绕巴城的独特人文景观,研究阐释石窟文物与城市发展关系,提炼“四龛护城”文旅IP,以“四龛”为重点,串珠成链打造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积极融入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推出巴中石窟文物主题游径,打造在全国具有辨识度、专有性、唯一性的“四龛护城”文旅品牌。
在全省率先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点位责任制、离任审计制,出台加强文物安全工作“15条”等保护措施;
印发《巴中市打造“四龛护城”文旅品牌工作组分工方案》;
启动“四龛护城”文旅品牌专项规划、南龛山—莲山湖片区发展规划编制;
组建巴中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巴中石窟研究中心),引进文博专业人才;
开放北龛石窟,石窟游人数创历史新高……
整合是为了整体提升,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丰富巴中实践经验。
系列举措的背后,都是因为独特的文化基因塑造了自信自强的气韵品格。
整合四龛,就是要将这几个精华石窟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头,打造国内知名的“旅游名片”,更好发挥巴中石窟研究中心在保护理念、管理能力、专业人才和保护技术方面的旗舰作用,带动重要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质、上档、升级,带动和促进我市石窟文物保护利用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助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手记
以资源整合实现文旅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文化是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资源,旅游是展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巴中文旅融合迈出新步伐,文旅产业取得新成效,相继获得《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TOP20、“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荣誉,为做优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旅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资源共享、相互赋能、协调发展的资源融合、业态融合和场景融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围绕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迹、文艺体育赛事、民族庆典活动等,积极引入市场化运营,做细做精做优文旅产品,同时提升文创品质,提高服务水平。依托文化开发产品、塑造品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精准传送。
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以整合的思维、集成的智慧,将宝贵的资源串联成珠,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2024年,从点亮“四龛护城”文旅IP,到市县(区)协同“办节营城”;从培育分众化“出圈”场景,到切入文旅康养细分赛道;从打造全龄康养城市,到推进文旅融合改革……匠心整合,让文旅融合异彩纷呈;创新集成,让巴中文旅魅力四射,康养、乡村、夜间文旅等多元赛道百花齐放,开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巴中必将在做优做强文旅发展区的道路上一路高歌,持续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