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融媒记者 李云良 李建军 曾洲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巴中”,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发展质效向优向好,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城市更有温度和温情。这一切都吸引着从巴中走出去创业、学习的热血儿女。
殷殷桑梓心,悠悠故乡情。每逢春节,不少巴中籍专家学者、院士、企业家、学子都会回到这片让他们魂牵梦萦的故土过大年,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外工作、学习的他们,在外取得了哪些成就?在他们心中,许久未见的家乡有哪些新变化?对于巴中今后的高质量发展,他们有哪些好的建议?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部分返巴的优秀企业家、学子,感受他们的拳拳乡情。
A 谈感受
开普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敏:
巴中有望在科技赛道“弯道超车”
AI算力、数据产业……这些当下如火如荼的新质生产力,巴中能否参与其中并有所作为?汪敏认为,巴中非常有希望在新的科技赛道“弯道超车”。
作为对人工智能、地空算力等前沿技术有着深入研究的企业家,汪敏认为,当前经济进入供给多、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开辟新的产业、找到新的方向,对于巴中来讲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科技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链非常长。巴中在上游研发层面可能比较弱,但在中下游配套、应用等方面有着非常多的机会。巴中云上大学城、虚拟电厂等机构不断上新,看得出来巴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也在不断努力。
汪敏说,巴中可以在数据产业和场景应用方面加以着力——以数字要素为基础,发展数据处理、数字产业;在AI应用方面,发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智慧制造。
越南中国商会川渝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甘立凯: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多方面有更多合作机会
“回到家乡,我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对我们侨商的关心与支持,让我们在海外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发展事业,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回馈家乡的决心。”甘立凯说。
甘立凯在越南外贸、建筑等领域深耕多年。为了加强在越南的川渝籍企业和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助,促进中越经贸交流合作,在他的倡议下,2016年1月20日,越南中国商会川渝企业联合会在越南胡志明市成立。
“目前,商会主要从事饲料、家具、纸业、纺织服装、机械、五金等行业的生产贸易。”甘立凯表示,作为巴中的一分子,他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甘立凯说,巴中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近年来,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为侨胞搭建起了广阔的合作平台。
甘立凯说,此次回乡,他参加了由巴中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举办的“侨聚诗意巴中·助力巴商出海”交流座谈会。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增进乡情的交流,也是一次合作发展的契机,也必将进一步密切与家乡的联系。“希望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将侨胞的优势资源与家乡发展战略需求深度结合,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寻求更多合作机会,为中越合作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力,为家乡建设、为川渝侨商的共同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贾迪:
以高质量基础教育助力巴中高质量发展
“在家乡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为我后续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我无时无刻不感恩家乡的培养。”贾迪认为,家乡对他来说是一种牵挂,每年回老家都觉得特别亲切。
“在外求学期间,我也一直关心家乡的发展,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所发生的变化。”贾迪说,在巴中经开区,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园区在这里汇聚,为巴中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巴城主城区,各类公园、广场、健康步道等“遍地开花”,一道中轴线景观串联起望王山和南龛山,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在交通方面,去北京、上海等地也有了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大巴山已天堑变通途。
对于家乡以后的发展,贾迪认为,要重视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多数巴中学子进入大学后都继续保持刻苦学习,他们的学业表现并不劣于那些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他认为,巴中学子的底子是好的,无论在哪里,都始终保持着勤奋上进、刻苦钻研的精神。
贾迪认为,巴中目前的基础教育资源同成都、绵阳等地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让更多巴中学子通过高考进入名校。“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巴中学子都会情系家乡、感恩家乡。”贾迪说。
复旦大学学生张蔓:
结合所学专业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离2025年巴中籍返乡优秀人才座谈会正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张蔓就早早来到会场。“新春到来之际,我受邀参加此次座谈会,感到不胜荣幸。”采访中,张蔓感慨万分。她说,本次回家,受邀参加座谈会,对她而言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虽然在外求学多年,但我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张蔓说,巴中种植中药材70多万亩,种植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这些年,她看到巴中立足道地药材优势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努力建设川东北卫生健康“高地”。这令她感到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谈及未来,张蔓表示,她将结合自身所学医药制药专业,在结束学业后回到家乡,为家乡中医药事业发展尽一份力量。
B 献良策
马来西亚川渝商会会长余鹏:
发挥商会优势让更多巴中产品进军马来西亚
“川渝商会的成立,离不开川渝两省市的大力支持。今后,商会将不遗余力地为川渝两省市努力,让更多‘巴中产’‘巴中造’进军马来西亚。”说起马来西亚川渝商会的成立,余鹏感触颇深,也更坚定了他助力家乡巴中发展的信心。
余鹏说,2024年9月10日,第17届世界华商大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幕。大会期间,四川省侨联、四川省侨商会、巴中市侨联广泛对接马来西亚川渝籍企业家,建议尽快成立马来西亚川渝商会。2024年12月27日,在马来西亚海外联谊会的基础上,马来西亚川渝商会在吉隆坡成立,致力于中马经济文化交流,为川渝两地商企出海搭建桥梁,推动成员企业共赢发展。现在商会有企业80余家,包含建筑建材、旅游酒店、物流电商、餐饮娱乐等,是川渝企业出海东南亚的优先选择。
“巴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丰富,有很好的优质资源、优质项目、优质产品,可以说在马来西亚有很好的市场空间。”余鹏表示,商会将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提供法律保障,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创新合作方式、借力商会力量,共拓海外新市场,全力协助巴中的企业、产品进军马来西亚。
上海朗博王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昊:
把在外乡友资源用好
作为在外企业家,吴昊一直关心家乡发展,并点赞“巴商茶间荟”。
吴昊认为,巴中每一年都有不同变化。去年,以“巴商茶间荟”为代表的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让在巴企业家感到十分舒心,也让企业家在巴投资信心倍增。
吴昊表示,其企业之前在房地产行业耕耘日久,当前已经成功转型,发展重点集中到地暖行业,并有所成就。他建议巴中房地产企业在找准新赛道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转型发展。
另外,吴昊建议,巴中在外商会多、乡友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招引成功乡友返乡创业,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为巴中发展推介宣传,扩大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
重庆时光碎片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强章:
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巴中来
作为恩阳籍企业家,朱强章以嘉宾身份在重庆出席过巴中组织的赴知名高校引才活动,深知人才对巴中发展的重要性。
朱强章认为,当前,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已经非常明显。巴中作为革命老区,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更加离不开人才支撑。他建议,巴中出台、完善更多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等到巴中创新创业,壮大巴中产业发展人才支撑。
此外,朱强章建议,想尽办法激活更多招商引资的活力,增强城市品牌活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美誉度、辨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