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公园”织密群众幸福实景

发布日期:2025-04-11 10:59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巴中融媒记者 张永龙/文 何雨隆/图

图:市民在望王山运动公园散步。

3月15日,一场以“四龛福城、非遗薪传”为主题的绿野寻踪·春日田园欢乐跑活动在巴州区玉堂街道苏山村激情开跑,超过500名跑步爱好者在长达3公里的乡村绿道,享受着运动的快乐与大自然的魅力。

春日里,这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处处皆有。在绿道上,晨跑、夜跑成为风尚;在体育公园里,健身人群活力满满。

近年来,我市持续不断推进绿道、体育运动公园等体育惠民服务建设,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多元化“轻运动”需求,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环境品质。

城市动线“串”起生活新场景

“城市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通常沿着河流、湖泊、山脉或城市街道而建,供行人和骑行者使用。

如果说快速路网是交通的“动脉”,那么一条条绿道正如滋养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发挥着生态绿色、康养健身、休闲游憩等诸多功能。

巴中经开区西溪湿地公园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4月9日,记者在巴中经开区西溪湿地公园看到,在公园建成区,市民正在漫步,感受城市湿地公园的魅力。

公园占地约50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200亩。“公园分为湿地文化区、湿地运动区、湿地景观区和湿地净化区等四个区域,以及众多亲水观景平台和各区域健身场所。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增大了巴中经开区的绿化生态面积,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巴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公园里的4.2公里环湖无障碍步游绿道,成为串联起各区域板块的珍珠项链,沿线设置多处驿站,布局座椅、休息廊亭等配套服务设施,成为市民休闲漫步、体育健身的好去处。

在我市,绿道不仅是市民日常生活的“小确幸”,也正成为品质城市的风向标。

每天傍晚时分,恩阳区大梁山休闲运动中心的未来之眼和环山绿道便会亮灯,“这样的上山方式让人感觉很新奇,眼前可见的景色也是大不相同。”市民郑宏宇告诉记者。

在这条颇具现代时尚感的“登山动线”上,沿山盘旋而上的绿道引领着大家向上探索。当行至坡道顶端,凭栏俯瞰,视野又开阔起来,城市繁华尽收眼底。这里也成为城市新的地标。

“破圈而出”的绿道不止这一处。4月7日上午8时,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巴河上,薄雾缭绕。巴河旁,滨水绿道宛如丝带,串联起骑行者的矫健身影、慢跑者的律动节奏,一幅充满生机的城市画卷徐徐展开。

“这几天太热了,只有早上稍微凉快点,来河边跑两步,锻炼不能有欠账。”不少市民趁着清晨凉爽,来到巴河边的健康步道跑步。

刘永平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沿着巴河跑步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之一。他也成为巴城滨河绿道不断延伸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绿道出圈出彩,背后深藏着建设者的匠心巧思。巴城滨河绿道以巴河城区段为景观中心轴,联动城市重要景观资源和城市重要公共服务片区,如望王山步道、南龛山步道、津桥湖公园步道等景区步道,形成一个“立体”的三级游览慢行体系,贯通巴河水脉,全面提升滨水城市生活体验。绿道节点还规划设计20处城市精神类、文化艺术类、自然风光类、地方名人类等文化景观和5处红色文化景观。

徒步、慢跑、骑行、登山,串起城市脉络的绿道,正慢慢滋养市民的品质生活。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绿道达到120公里。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强绿道网络建设,加快构建由“滨河绿道+环山绿道+穿越绿道”构成的多层次绿道网络体系,让城市绿道加快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幸福角落让运动融入生活

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激发了人们对体育休闲活动的迫切需求。城市体育公园,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幸福小角落。

“注意握拍,跑起来……”4月2日,在位于巴城的望王山运动公园网球场里,不少网球学员正在进行日常训练。

望王山运动公园占地面积1500亩,是我市首个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运动健身、观光于一体的城市生态运动主题公园,分为登山梯步休闲健身区、体育场馆运动区、原生态健步区、山顶休闲健身运动区等。

公园自开园投用以来,积极服务于全民健身,先后举办了系列体育赛事、各类活动,免费开办了网球、羽毛球等培训班,年均接待100万人次左右,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

“公园里的设施很齐全,来这里锻炼一下整个人都很舒服,而且每天早上有很多人在这里锻炼,晨练的氛围非常浓。”市民成文西告诉记者。

在我市,体育公园的建设还注重体育元素与公园风貌的互适性,使体育运动与公园景观融合自然协调。

4月2日,平昌县城市体育运动公园内呈现一派繁忙景象,55名园林工人有序开展绿植补种工作,翻土整地、浇灌栽植,为园区2.2万平方米的梦幻花海注入生态活力。

公园位于平昌县金宝新区黄滩坝社区,曾经这里是一片弃土场,如今已打造成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市民运动公园。建设了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等6个专业球场,浅丘乐园等4个游乐场所,梦幻花海和生态绿植等6个景观组团以及慢跑环道、水上游乐项目等体育健身场所,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体育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公众对便捷、高效、舒适和安全运动环境的基本需求,更要通过自身的转型与升级,成为推动城市活力、点亮生活风景的重要力量。

“未来,平昌县还将新建一批休闲小广场、小公园、小绿地以及停车场,打造以城市体育运动公园为组团的城市休闲系统。”平昌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体育公园既是景观公园、运动场所,也承担着培育地方特色赛事活动、做响“运动巴中”品牌的任务。

“这是我第二次来巴中参赛,去年在这里参加过一次世界杯,只拿到第三名,有些遗憾。”在2024年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联赛第二站(巴中站)获得女子精英组冠军的河北队参赛选手孙思蓓笑着说:“光雾山气候凉爽,训练起来非常舒适,更加有利于比赛。”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广小轮车运动,我市规划修建了占地350亩的光雾山体育公园,完善小轮车赛训活动保障,目前已连续承办两届小轮车的国际国内赛事。

“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体育运动公园10个。去年,我市印发《关于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7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3.55平方米以上,并力争建成3个国家级体育公园、5个省级体育公园。”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城市越来越普遍的体育公园,乡村各类迷你版的运动公园也正在兴起。

据了解,今后,我市将统筹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个社区至少要建成1个“社区运动角”,打造适宜的健身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