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为媒 节会为桥 塑造巴文化多维传播图谱

发布日期:2025-04-29 16:33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张维 曾洲 【字体:  

“一棵树、一条道、一个人。火星矿工TC16伫立在树下,回顾着米仓古道的千年传说……”4月24日下午,焕新后的大型科幻舞台剧目《幻享·米仓道》在南江县断渠公园演艺中心上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嘉宾前来观演。

这是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期间的一个切片。巴人文化艺术节

作为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在科幻舞台剧《幻享·米仓道》的人物幻境里,在川剧《晏阳初》古今人物对话中,巴文化正在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以节会为新契机,巴人文化艺术节正逐渐成为全市文旅开放合作的示范窗口,巴文化的辐射力和传播力也进一步增强。

一台剧目传经典

“打杵哦,子儿啰,二尺的哟!”当川剧锣鼓骤然炸响,4月23日晚8点,大型现代川剧《晏阳初》在巴州剧院首次亮相。

作为本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期间的三大主体活动之一,川剧《晏阳初》的首演给许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部剧目,我更加了解了晏阳初这位教育家,以及巴中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教育。”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邓琪感慨道。

今年是晏阳初先生诞辰135周年,创作出品《晏阳初》这部现代川剧,就是想用川剧的方式,通过“晏阳初故里”这张文化名片,将巴中的故事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更多外界的朋友了解晏阳初、了解巴中文化。

“晏阳初先生怀揣‘除文盲,做新民’的伟大理想登场,他决心在这看似毫无希望的‘脑矿’中,挖掘出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走出剧场,重庆市垫江县文物保护中心负责人胡菲久久不能释怀:“在晏阳初先生故里看现代川剧《晏阳初》,晏阳初先生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心怀天下、无私奉献的英雄。”

一组展演润民心

“表演非常丰富,有清音、金钱板、魔术、唢呐等,真的非常精彩,大家后面可以一起来观看。”市民岳红梅在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看完演出后,迫不及待地在家庭微信群发了这条消息。

4月24日上午,在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四川扬琴《蜀道》、四川金钱板《越唱心里越欢喜》、四川清音《种子》等特色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为游客带来了无限精彩。同一时刻,在通江县红军广场,莲湘《欢天喜地红军来》、原生态表演唱《巴山背二歌》、歌舞《巴山交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依次上演,生动展现了巴山的风土人情、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

百姓舞台、巴山欢歌,巴人文化艺术节也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这个舞台表演很接地气,展示了我们巴山儿女的风采,让我们更加了解巴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在通江县红军广场展演现场的观众严凤琴说。

这不仅是一组文艺展演,更是一场文化盛事。在巴人文化艺术节期间,“巴山欢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在我市各地举行,通过“一县一展演、一县一特色”的创新模式,集中展演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场盛会展风华

巴人文化艺术节不仅是一场盛会,更是一次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与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作为泛巴区域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巴人文化艺术节,让更多人了解巴文化、感受到巴文化之美,成为新时代塑造巴文化多维传播图谱的生动实践。

“巴中的风景很美,空气很清新,让我印象很深刻。”重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尼日利亚)留学生司晨阳参加巴人文化艺术节后赞叹不已,“巴人文化艺术节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让我了解了很多巴中的文化和历史。”

本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期间,来自省内外的嘉宾沉浸在各种文化场景中,这是对巴文化的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在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孝英看来:“巴人文化艺术节是一次很好的城市推介和文化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个平台,让全世界的友人能够走进巴中、体验巴中。”

“通过本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找到了怎样用好我们本土文化,讲好巴中故事、讲好四川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我也相信巴人文化艺术节会越办越好。”参加完巴人文化艺术节后,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这样寄语。

以艺术为媒,以节会为桥。第十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更是推动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共同讲好巴人故事、传承巴人精神,让经过历史淬炼的巴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