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巴”为什么火了?

发布日期:2023-10-13 14:35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蒲文 杜娟 【字体:  
  今年中秋国庆节期间,全市纳入监测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6.5%,交出了一份“文旅康养”首位产业靓丽成绩单。节日期间,全市共青团系统围绕中心大局,推出“团团说巴中”系列新媒体作品,其中最火爆的“我姓巴”作品在抖音、视频号和微博等平台引发现象级传播,全网播放量达370万,点赞3.6万+、转发3.6万+、评论1.5万+。同时,各县(区)团委书记轮流出镜,宣介各地文旅资源,为巴中宣传引流,充分展示巴中形象。“我姓巴”为什么火了呢?
  流量密码:土到极致就是潮
  “我姓x”,追溯其起源是抖音博主“顾夕”以姓氏创作的“喊麦短片”,台词看似毫无逻辑,但韵律十足,同时引用历史典故,增添文化内涵。这些作品一开始主要流行于海外平台TikTok,其后引发大量国内网友争相模仿。2022年11月,石家庄官方账号开始“整活”,巧妙地将喊麦神曲“我姓石”,创作为城市宣传片,迅速冲上抖音热搜。一时间,全国各地一众官方文旅账号“入坑”,借此机会为城市宣传引流。
  与“我姓石”一样成为现象级新媒体作品的,还有“摇花手”“社会摇”,常常被戏称为“土味视频”。土味视频之所以能火,一方面,在于绝大多数人都是“追潮者”,而不是“造浪者”。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已然丰富起来,精神层面有了更多需求,所以有了“潮流”存在的空间,一小部分弄潮儿在自己的领域“造浪”,其他人通过模仿来追赶潮流,也正是这些“大多数”带来了巨量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互联网受众对精致视频产生了“免疫”效应,这些“精致”的高清视频,配上标准播音腔配音、高大上文案,像是工厂化机械产物一样没有人情味,套路化严重,有美感却没有观看欲望。对于普通人而言,反而会更偏好带点“土味”的视频,哪怕有错别字,关键是让受众感受到了创作者的真诚。
  “我姓巴”是模仿其他流量视频的产物,自带一部分流量,相比以往“一板一眼”的宣传片,押韵的文案、魔性的喊麦、动感的音乐,顺应当下的潮流,更强的传播扩散力也就自然而然。文旅产业也是如此,巴中有光雾山、诺水河等自然景观,有“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如何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更需要创意策划,舍得花钱买“吆喝”,才能带来“大红大紫”的契机,激发旅游消费的热情。
  搭建平台:建构情感共同体
  一个优秀的作品,往往会用最朴素的表达方式,和受众建立情感纽带。石家庄“我姓石”宣传片火出圈以后,全国各地网友集聚评论区“看笑话”,调侃“这个是真姓石”“石家庄捡了个现成”,网友纷纷感叹“文旅局还可以这样玩”。随后,各地文旅局开始跟风创作视频,四川省内各市也积极推出“我姓x”短片,网友开始游走于各评论区“看笑话”。
  当巴中网友看到隔壁达州、广元、南充已经发布“我姓x”短片时,网友虽然在评论区说的是“哈哈哈哈”,但心中不免也想看到自己家乡的官方账号出来整活儿。“我姓巴”短片一经发布,就正中网友心意,短时间引发了上万转发,评论区也是热闹非凡,隔壁各市的网友也赶往评论区:“巴中的怎么不笑了”。对于巴中籍的网友而言,这个短片却有着特殊意义,它成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它让出门在外的巴中网友看到了家乡多年的发展变化,也看到了家乡政府为宣传家乡所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对于在巴中生活的本地网友而言,转评赞参与其中,找到了一个可以积极宣传家乡的窗口。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让巴中网友成了一个情感共同体。
  王维诗有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魂牵梦萦的土地。这样的乡土情结越是远离故乡表现越强烈。巴中建地三十年来,广大农民、市民深切的获得感,让他们感受到全市翻天覆地的发展巨变,纷纷为党委、政府叫好点赞。如何构筑百万游子的情感共同体?这需要在官方权威媒体叙事中,强化各地的地域认同,进而塑造集体记忆和巴中认同。更需要在互联网时代,搭建网络交流参与平台,提供更多的互动性,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增强巴中人的自豪感。家乡已四通八达,回得去了;巴中安逸好耍,欢迎他们呼朋引伴来体验乡愁。
  上分助手:官方整活接地气
  00后“整顿职场”,“当00后接管官方账号会怎样?”曾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确实,当调性严肃的官方账号遇上“嘿,就是玩儿”的00后,碰撞出的奇妙火花独具一格。硬核空军的歼-20配上魔性BGM,直接成了阳光开朗大男孩。抖音号“航空工业”作为“宠粉”界第一,粉丝说想看小哪吒,他们立刻安排,一边是炫酷的飞行器和行走的衣架飞行员,一边是“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当一众官媒一改往日严肃的风格,逐渐走上“画风逐渐离谱”的道路,官方账号化身为“网上冲浪第一人”,互联网热梗随时在线追踪,与其说是“官媒娱乐化”,不如称之为“官媒年轻化”。00后剪辑,90后审核,80后向70后解释……成为网友调侃的一句话,但也不难看出,官媒只有与时俱进,减小与年轻网友之间的距离,才能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才能顺利完成官媒“上接天线”的任务与“下接地气”的目标。同样的,“我姓巴”短片创作者们通过魔性的视频,完成了向上的宣传任务,同时放低身段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后期陆续引发“我姓通(江)”“我姓南(江)”创作,营造了一波又一波宣传巴中的热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另根据哔哩哔哩(B站)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B站日活用户达9370万,日均视频播放量41亿次,日均使用时长96分钟,用户平均年龄22.8岁,90后与00后用户占比高达78.6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特别是面对这些上了网的青年人,怎么了解青年想法,增进与青年的感情?怎么团结青年,从“活动影响”到“思想引领”转变?“我姓巴”新媒体作品的推出是个很好的探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