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维
这是令365万巴中儿女心潮澎湃的圆梦时刻,这是注定要载入老区振兴发展史册的历史瞬间。
带着速度与激情,承载梦想与希望,6月27日9时10分,巴南高铁首趟列车——巴中东至成都东D5133次列车,从巴中东站疾驰而出。
历经1899个日夜艰辛奋战,5万名高铁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建设一线,用智慧和汗水在崇山峻岭间写就“铁人”传奇,创造“老区速度”。
作为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贯穿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地带的红色之路,巴南高铁穿山越水,跨越红色巴中红色仪陇,在巴蜀大地划出一道靓丽的轨迹。
传承红色基因,满载振兴使命,从圆梦到追梦,老区振兴再出发。
红色高铁
巴中、马鞍、仪陇……从巴中东到南充北,穿山越水,一路向前,高铁飞驰穿行于一个个充满历史荣光的红色地标,令人心潮澎湃。
“这是一条追溯英雄足迹的‘红色高铁’。巴南高铁穿越仪陇、巴中等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带,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对巴中东、马鞍、仪陇几个主要站房都融入了红色文化。”巴南高铁项目设计指挥长谢勇涛介绍。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首发列车上,10余名老红军后代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不约而同地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熟悉的红色旋律,表达着对党对祖国的片片真情。
“终于坐上家乡的高铁了,由衷感恩党和国家对老区的关怀。高铁通了,我们可以花更多时间到附近的红色景点参观,把家乡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老红军后代高绪彤感触满满。
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曾是巴中发展的真实写照。犹记2012年3月23日,广巴铁路正式开通,革命老区巴中从此告别了没有铁路客运的历史。
如今,进入新时代,在这片写满忠诚和信仰、凝聚光荣与梦想的红色土地上,终于迈进高铁时代。
未来,那些烙印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将搭乘着这趟“红色高铁”驶向远方。
老区速度
一路风景变换,一路崇山峻岭。
“不仅要感受今天的首发仪式,更要坐上今天的列车,全线走一趟。”为巴南高铁项目工地运了三年多材料的恩阳区茶坝镇人胡登江早上7点就赶到巴中东站。回想起建设历程,他告诉记者,因进入项目工地的运输车多是大型货车,而巴中作为山区,施工路段坡陡路窄,致使运输时间长,为不耽搁工期,他和材料运输队的工友们,用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昼夜跑。
“作为老区人,我们拿出了老区的速度。”望着大气靓丽的巴中东站站房,胡登江黝黑的脸上笑容满面。
“看,这就是我们花两年多时间修的隧道,列车几分钟就钻过去了!”坐在靠窗位置的巴南高铁6标段的指挥长魏福贵感叹道。
“东华山隧道是巴南高铁全线最长的隧道,下穿建(构)筑物多、风险高,施工中面临诸多技术挑战。”现场,魏福贵讲起建设难处,“巴中端进洞140米下穿市政道路、500米下穿巴中市体育馆、900米小夹角下穿巴达铁路杨家沟隧道,最小净距仅为13.4米,属巴南高铁隧道施工难度系数之最。”
“再难的硬骨头都啃下来了,在老区奋战的日子是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回想800多天的奋战历程,魏福贵由衷表示。
巴南高铁线路全长149公里,其中巴中境内45公里多,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自2019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跟魏福贵、胡登江一样,数万名铁路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重重险阻,奏响了一曲曲奋斗之歌。
再远的路,一步步走,总能抵达;再难的事,勇往直前,必能干成。
振兴之路
跨越山河阻隔,连通不同地区。
巴南高铁项目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的规划项目,是川渝地区与陕西地区客运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南高铁的开通对完善成渝地区城际铁路网、加快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和川东北经济区快速发展、加快川东革命老区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市革命老区振兴办党组副书记佘勇表示。
开通当天,在距离巴中东站10多公里的巴州区曾口镇寿星村,巴中曾口—金堂化工园区(曾口区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当前,我市正积极发展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五大主导产业,巴南高铁开通,打通了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动脉,巴中区位优势迎来新提升,为区域发展注入动能。”谈起巴南高铁开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何光映信心满满。
林茂鸟有归,路畅客知来。
一条川东北地区改善出行条件、缩短时空距离的新通道呼之欲出;一张展示巴中形象、发出老区邀约的新名片隆重递出;一个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开放位势的新平台迅速搭建。
圆梦实现,追梦开始。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巴中未来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