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伴忠骨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历程

发布日期:2023-10-10 09:12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图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一隅。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海旭 摄


图二:铁血丹心群雕。


图三:2020年8月,工人对英烈纪念墙广场的青石板路面打磨清洗。


图四:2020年5月,铺设防滑地面砖。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建军 文/图
  陵园介绍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坐落在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安葬红军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
  大事记
  1933年底,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通江县鹦哥嘴迁至沙溪镇王坪村
  1934年7月,时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主持修建了“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
  1985年,扩建为王坪烈士陵园
  198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2011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把分散在通江县50处的17225名烈士散葬遗骨迁移至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安葬英烈达到25048名
  2012年5月9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开园
  2017年,《2017年四川省红色旅游“饮水思源”行动方案》将陵园纳入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
  2019年10月,时任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巴中调研时明确烈士陵园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2020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020年10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
  编者注:
  徐劲松:男,1979年6月生,通江县人,2016年任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巴中)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2020年6月起,任川陕苏区纪念馆副馆长。参与并见证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2011年修缮和2020年整体提升改造工程。
  巴山深处,松涛阵阵。
  9月30日上午,巴中市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全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与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深切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
  坐落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048名红军英烈,是当年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所在地。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安葬红军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
  1934年:立碑纪念 红军为牺牲的战友建了一个“家”
  巍峨青山下,一条清澈蜿蜒的沙溪河缓缓流淌,河流之上的王坪村,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唯一由红军亲手为牺牲战友修建的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就坐落于此。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由陕南入川,建立了以通江县为核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2年12月21日,红军抵达通江县泥溪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形势发展和战争需要,决定以总指挥部野战医院和红10师医院为基础,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此诞生。
  1934年1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驻到地势险要、易于掩护的王坪村。
  “这里战事极为惨烈,先后经历了上百场战斗。”徐劲松说,由于当时条件恶劣、医疗物资极为缺乏,不少战士壮烈牺牲。
  1934年7月,为纪念牺牲的英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修建烈士墓,并立碑纪念,也就是“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这座由红军修建的烈士陵园自此矗立。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由红军自己设计、打造的墓碑,是当地村民当年冒死保护下来的。”徐劲松说,1935年2月底,红军北上后,烈士陵园遭到国民党清乡委员会疯狂破坏。当地村民连夜偷偷地把墓碑埋在了2米多深的囤水田里。
  新中国成立后,红军老战士到王坪烈士陵园吊唁战友,提及曾有一块墓碑高高耸立,当地村民这才将墓碑挖出。
  几十年来,王坪烈士墓几度更名,2002年最终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2011年:修缮打造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在烈士陵园的半山腰,是一望无际的无名墓碑群。每一块墓碑都傲然挺立,俯瞰着山川。
  说起2011年陵园改建和扩建,当时刚刚调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所的徐劲松印象深刻。
  2011年6月18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通江视察调研,提出了“修缮庄严、肃穆、安静的烈士陵园”的整体要求。
  “当时陵园正在改建,按照新的整体要求,在重新作了规划后启动建设。”徐劲松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2011年陵园改扩建可以说是举全市之力,市、县两级成立了指挥部,按照各部门职责进行了分工:陵园部分由民政局负责、总医院旧址修建由卫生局负责、绿化由林业局负责、道路由交通局负责、陈列布展由文物局负责……
  “每一个项目都有领导小组,每天晚上10点钟开会,通报当天项目进展并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徐劲松说,项目实行奖惩制度,对没完成的任务,连夜加班加点也要做完。
  当时的纪红路还在修建,一些材料运不进来,施工条件特别差。抢晴天、战雨天,“5+2”“白+黑”……24小时轮班转是常有的事。
  前往英烈纪念墙广场的一段路还是泥土路,运输混凝土的罐车上不去,只好采取前面用铲车拉、后面用挖土机推的方式,才把车拉到英烈纪念墙广场前。
  当时,英烈纪念墙广场最为繁忙,绿化、墓碑石、雕塑、铺设地板石等所有材料都集中在这里转运。“哪个时间段由哪个项目用都限定了时间,对未在规定时间段运完的改由人背。环环相扣,不容半点耽搁。”徐劲松说。
  中轴大道、散葬墓群、英烈纪念墙、英勇烈士墓、无名烈士纪念园、红军烈士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2011年的改扩建,不仅将陵园从原来的35亩核心区扩展到350亩,还将分散在全县23个乡镇50处的17225名烈士散葬墓全部迁移至烈士陵园。至此,陵园共安葬红军烈士25048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安葬红军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陵园也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让徐劲松感动的还有当地村民。“为了支持陵园改扩建,核心区里的160余户村民没有一点怨言,积极主动地搬了出来。”
  今年71岁的王建刚老人,当年住在总医院轻伤连旧址处。当陵园工作人员找到他家时,他二话不说就搬了出来。“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作为红军后代,更应责无旁贷地支持并守护好陵园。”王建刚说。
  上至父辈,下至儿子儿媳,都成了陵园守护者,如今的王建刚,依然守护着陵园,有时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红军故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
  感恩的情怀、实干的行动……2012年5月9日,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修缮工作,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开园。
  2020年:提质升级 红军烈士陵园成为红色旅游目的地
  2019年10月16日,时任省委书记彭清华到通江视察调研并作出指示:“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及周边地区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
  2020年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整体提升项目开工建设。“12个项目除了1个运营管理项目外,道路、照明、排水系统、标志标牌、环境绿化、人居环境等11个工程建设类项目有8个同步开工。”徐劲松介绍,为了找到适合陵园地面铺设的石材,考察团赴达州考察石材加工厂近10家;为了把数吨重的大理石台摆到烈士集墓前,数10人肩扛手捧一步步地抬上去……
  “把方案做实、把责任靠实、把工作落实,确保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在项目整体提升过程中,成立双组长整体提升工作推进小组,组建综合、陵园整体提升、交通建设等8个工作小组;成立现场指挥部,抽调专人驻点办公,强力推动;建立“问题限时解决”制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2020年9月30日上午,四川省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隆重举行。“9月29日早上6点多,英烈纪念墙背面的厕所保洁工作才完成。”徐劲松说,从厕所基础开挖到建成投入使用,前后用时20天。
  2020年10月16日,完成整体提升工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
  “现在,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修缮一新的红军烈士陵园,每天有不计其数的团体和个人前来参观,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
  记者手记
  红军精神在巴中大地代代传承
  91年前,红四方面军从通江两河口入川,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形成全国第二大苏区。89年前,为了纪念牺牲的红军英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在王坪村修建了“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如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安葬红军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处由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缅怀那段悲壮的岁月,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既是弘扬伟大红军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镌刻在陵园对面山腰石壁上的14个大字,道出了当年红军的奋斗目标。
  “不忘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革命传统勇为继,振兴中华慰英灵。”“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里。”……
  今天,我们唯有尽心尽力、用心用情管好用好守护好红军的“家园”,不断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昂扬的斗志,朝着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既定目标,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努力创造巴中更绚烂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
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5282153 举报邮箱:bzzswxcbjjz@sohu.com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