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红色血脉永续传承

——巴中抓好红色文物保护与传承

发布日期:2023-03-16 11:14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图一:位于平昌县的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


图二:少先队员听红色讲解员讲述红军故事。


图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岁月无声,赤字能言。一条条标语、一件件物证、一座座丰碑,讲述着激情岁月里那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3月8日,在第113个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由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原创的“永远的女红军——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主题展”在陈云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原川陕苏区首府和中心城市,也是四川省唯一的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巴中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英雄的故事。
  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富集,陈列在巴中大地上的3万多件革命文物见证了巴中儿女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展示了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脉络。这些年,巴中对红色文物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弘扬共举,统筹保护全市红色文物资源、深入挖掘时代内涵,确保红色血脉永续传承。
  摸清红色“家底”
  红色文物在巴中大地熠熠生辉

  暗黄色图纸,一共有15张,其中6张浸染着血迹,文字竖排墨书,每页手写五行字,每行包括姓名、男女人口总数、共分得谷子多少,以户为单位计算。册页的边角部分已经残破,但上面的血迹却格外显眼。这是收藏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里的一份川陕苏区分配土地花名册。血染纸页的背后,再现了红军离开根据地后,苏区人民为保护红军遗物惨遭还乡团迫害和摧残的悲壮故事。
  每一件革命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在巴中,类似这样的革命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但由于历经年代久远,许多革命历史遗址遗迹裸露于外常年风蚀,再不加以保护就再也难以保存,许多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再不抓紧搜集整理就再也找不到讲述人。
  “为保护红色资源,摸清‘家底’,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党史、宣传、文旅、文物等相关部门,对全市红色文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梳理,摸清了保护、保存、利用等基础情况,建立了资源名录和数据库。”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与管理科(革命文物科)工作人员涂洪铭介绍。
  据统计,全市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511点,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1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70点。全市有馆藏革命文物3万余件,其中一级革命文物19件、二级革命文物153件、三级革命文物2903件。数量、价值位居全省前列,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
  历史的硝烟虽已远去,但红色的印记永久流传。如今,随着红色革命资源挖掘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红色革命文物、革命故事在巴中大地熠熠生辉,红军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
  保护修复历久弥新
  出台全省首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

  3月12日,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天刚麻麻亮,聂正远就早早起身到他守护多年的红军坪墓地开始要培土垒坟。每年从3月份开始,聂正远和家人就动手垒坟,他们要赶在清明节前把3000多座无名烈士墓重新垒一遍。
  红军坪墓地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在35亩大小的山坡上,埋有3000余位红军战士的遗骨。墓地里,有墓碑的坟凤毛麟角,大多是聂正远的父亲聂永奎一家数十年来挖土垒起来整齐划一的矮土包。
  1946年出生于啸口梁的聂正远有兄妹5人,他居老三。1982年,他从父亲聂永奎手中接过守护墓地的接力棒,40年如一日,从未离开,从不懈怠。
  红色文物是鲜活历史的重要载体,是延续传承革命先烈精神、弘扬革命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巴中一直在探索。2018年1月1日,《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四川省首部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
  “可以说,条例的出台,对于完善巴中红色文化保护制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具有深远意义。”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颁布实施后,市人大常委会多次深入基层,对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除了立法保护,在实施红色文物保护修复上,我市还坚持以项目促保护,狠抓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储备、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编制《巴中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计划书》,通过向上争取、专项债券、地方财政等途径,先后实施巴中市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新馆)、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纪念设施修缮等项目30余个。
  传承记忆赓续血脉
  让红色文物资源“活”起来

  3月7日晚,大型现代川剧《红漫巴山》在南江县影剧院震撼登场。该剧目讲述了巴山游击队的英勇事迹,根据当年红四方面军离开大巴山根据地后,留在当地坚持战斗的巴山游击队真实事迹创作,生动呈现了革命先烈可贵人格、坚定信仰和磅礴、饱满、坚韧的壮丽人生。舞台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引得现场观众沉醉其中,感动不已,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
  在此之前,《红漫巴山》已在巴中城区、成都市等地开展巡演。“只有最深情的缅怀,我们才能知道曾经走过的道路是多么坎坷、多么艰辛,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中让我们汲取奋进的力量,感悟体会革命热情,传承革命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南江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李欢深有感触。
  近年来,我市在保护红色文物的同时,深入研究新方式,活化红色资源利用,有效传承川陕苏区精神。深挖川陕苏区政权建设、群众路线、思想宣传等,编撰出版《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川陕忠魂》等红色文献30余部,摄制《苦难辉煌》《巴山忠魂》等专题片10余部,创作《周永开》《小军号》等红色曲艺剧、儿童剧15个。大型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获首届“剧美天府”优秀剧目,舞台剧《望红台》选段《扬琴》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同时,依托红色文物资源,丰富宣教形态,举办“小小讲解员”等专题活动,开展“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等公益活动。《革命理想高于天》《川陕记忆·英烈忠魂》等主题展览在60多个城市巡展,取得良好反响。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法院等系统将苏区造币厂、税务总局、革命法庭等旧址辟为全系统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凭着红色记忆符号极强的激活与唤醒功能,巴中从革命文物中汲取养分、获得力量,让红色精神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川陕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