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丝绸厂始建于1958年,曾是巴中工业龙头。2009年破产后,“两保”欠费、国有资产闲置、区域性功能短缺等问题交织,片区发展滞后。区委区政府坚持有解思维、有效作为,探索“三联三变”打造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昔日的工业锈区蝶变为城市文旅新地标。
资源联动开发,推动锈区变园区。坚持有根产业、有效投资、有持续税源,破解厂房长期闲置、破损严重难题。借鉴成都“东郊记忆”模式,按照“保留历史记忆、建新和利旧相统一”,投资1.5亿元建设集特色商业、数字科技、艺术演绎、文创博览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园区,致力于留住巴中人的“好记忆”、打造巴城“太古里”。同步联动开发巴河水上资源,打造巴河夜游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引入首店经济3家,入驻9D影院、无人机体验馆、餐饮等商家46户,日均人流量7000余人次,带动就业260人、实现营收1000万元,预计年内创税300万元。
片区联手治理,推动边角变金角。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规划,破解片区小区老旧、交通不畅、安全隐患突出,公共服务配套滞后难题。一手抓遗留问题化解、一手抓基础设施更新,协调公租房解决13户下岗职工无住房问题,落实医保“分期解缴”、养老保险“退一补一”妥善解决“两保”欠费,利用园区租金提高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开展安全整治、环境美化、交通提升、公共补短4个专项行动,整改片区消防、安防设施缺失等问题101个,改造老旧小区38个、完善地下管网20.2公里,打通南滨路、江南二环路断头路堵点,打造绿滩剧场“口袋公园”、休闲广场、健身步道公共设施,补齐15分钟生活圈短板,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普遍增强。
资产联合运营,推动旧圈变商圈。我们坚持市场思维破冰、商业逻辑开路,破解资产资源增效提质深层冻土难题。采取“民企+国企”联合运营,建立“演绎+展会+赛事+美食”营销矩阵,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美食去旅行”“跟着演艺去旅行”品牌,常态举办文艺展演、节庆活动、体育赛事、产销对接等活动,打造滨河经济带十亿级商圈。火爆的人气,有效带动周边城南壹号、嘉湾丽都、南屏苑3个烂尾楼盘复产销售。3月底举办的春季产销对接周活动,实现线下零售800万元、达成合作7500余万元。助力一季度全区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1.44亿元,同比增长22.4%,打造了城市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