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平昌县新发现清代摩崖题刻及造像

发布日期:2025-04-24 16:01信息来源: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涂洪明 【字体:  

图1:全景


  图2:“燠浴亭”石刻

  图3:文昌帝君造像

图4:李菁华所撰《燠浴亭记》及两任知州题赠联匾

  近日,我市四普队员在平昌县新发现一处清代摩崖题刻及造像,共计六幅题刻,一龛文昌帝君造像。该处题刻及造像具有较高的石刻艺术价值,为研究我市清代地方文化史与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实证。

  此处摩崖题刻及造像位于平昌县金宝街道红庙社区的山腰崖壁,主体为六幅清代文字题刻,完整呈现清代地方名士何瑜建亭雅集的史实。首尾题刻分别为面积达6平方米的巨幅“魁”字及摹刻北宋道家名士陈抟所书的“福寿”二字,居中一幅錾刻“燠(yù)浴亭”,其余三幅刻《燠浴亭记》及当时文人、官员题赠的诗词文章若干。《燠浴亭记》由修建者自序和岁贡李菁华撰文,详述建亭、刻石的始末及原由:何瑜,字蕴山,清县学生员,颇具逸志,因其住宅数百步处“有崖焉,地幽而雅,泉清而冽,左右竹柏凌空,野鸟云集,又有池塘,其间丹鱼不种自产,若兰台寿屏,诸峰历历隐现,可异之处,愈于燠馆春台多矣!”,道光十四年(1834年)于此建“燠浴亭”,“一时诸君子闻风远播,欣然诗酒唱和亭上,亭上各题赠佳句若干……爰召土人刊刻石壁,以供后之赏鉴”,其中的对联、匾额分别是两任巴州知州陆成本、朱锡谷亲笔题赠。

  石刻群上方有一龛造像,龛高110、宽90厘米,内塑文昌帝君像一尊,身穿宽袖长袍,正襟危坐,其上横额刻“龙隐”二字,清道光《巴州志》记载:“文志山,亦作文治……岩峻路险,上有古洞,中刻文昌像,额题‘龙隐’二字,旁书‘绍定改元七曲老人书’,字法遒隽,不知谁氏之笔,或以为帝君降乩书也。”前款小字与之一致,并叙述了此处刻像的原由:“越道光二十四年,帝仍降乩于此”。此造像与恩阳文昌像同源,印证了清代文昌信仰沿米仓道传播的路径。

  本次发现的题刻不仅规模大、数量多,其内容更是全景式展现了清代巴中地区社会的文治气象——从士绅修亭雅集、官民互动,到儒道文化交融,可谓是“立体的地方文化档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大道广福街2号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