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5年巴中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在通江县红军广场盛大启幕。这场融合红色文化、非遗传承与全民艺术普及的文化盛会,通过“百姓大舞台 群文展风采”优秀文艺展演和沉浸式非遗体验,为川陕革命老区群众送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盛宴。
活动以歌舞《银耳花开》拉开序幕,将通江“中国银耳之乡”的地域特色与艺术表达巧妙结合。随后登场的四川扬琴《蜀道》,以曲艺的形式再现蜀道的古今巨变;歌舞《打矛造弩》《走千山》《这方天地》,小品《迁不迁》、二胡《奔驰在千里草原》、四川清音《种子》等作品,或展现巴中儿女的英勇豪迈,或描绘巴中的秀丽山水与风土人情。值得关注的是,小音乐剧《石破天惊》以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为灵感,将“赤化全川”“平分土地”等历史印记转化为舞台叙事,让沉睡的红色文物“活”了起来。最后,歌舞《相约通江》以深情旋律串联起通江的山水人文,将演出推向高潮,现场掌声雷动,不少观众自发跟唱。
在红军广场的非遗展区,棕编、木雕、剪纸等非遗项目形成互动矩阵。来自通江的一位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棕榈叶编织技艺,将一片普通的叶子变成栩栩如生的动物,令围观市民惊叹不已。剪纸传承人指导孩子们用红纸剪出“红军号角”“巴山杜鹃”等图案,将红色记忆融入传统手工艺。据统计,当日参与非遗体验的市民超过2000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达40%。现场一位家长表示:“孩子不仅学会了编织,更通过非遗了解了家乡的红色历史,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作为全国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的创新实践,巴中市采用“县区轮值”模式,今年由通江县担纲主办。这一机制打破了以往单一城市主导的格局,让文化资源在区域间流动。通江依托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的独特优势,将红军石刻标语群、王坪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使宣传周成为红色文化活化的生动课堂。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别具意义的交接仪式,南江县接过2026年主办接力棒。南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独特视角与创新方式,策划出一系列贴合群众需求、展现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的影响力。
本届宣传周采用“一主多辅”服务模式,除主会场活动外,同步推出“线上文化超市”,市民可通过手机预约非遗体验、报名艺术课程。数据显示,宣传周期间将举办惠民演出15场、公益讲座8场、非遗体验活动20场次,预计直接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巴中市文化馆馆长夏铭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服务网络,让文化馆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