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点亮创意 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诗意生长

发布日期:2024-03-22 10:39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字体:  

昌衡书院。

昌衡书院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人们走进农家书屋。

读书爱好者相约川音艺谷。

山水柴院。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日前,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四川赛区中,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成都市美术馆等入选其中。

在这份名单里,还有不少“生长”在乡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成都市新都区的川音艺谷、成都市彭州市的昌衡书院、宜宾市翠屏区的山水柴院。它们颜值高,扎根当地,通过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元素,让乡村文化可见、可感、可传承,成为当地村民精神文化的新栖息地。

川音艺谷

艺术潮趣巧融乡村文化

一只“大熊猫”爬上青砖白墙的川西小院,憨态可爱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川音艺谷。这个带着艺术潮趣的乡村文化空间坐落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韩娥社区叶家大院,是四川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实践基地。作为一个以“大学+乡村”模式为核心落地乡村的艺术文创园区,川音艺谷获本次大赛的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

行走其中,艺术潮趣和乡村文化巧妙相融,富有张力的人体造型雕塑坐落于田野,五彩斑斓的大熊猫装置作品和川西民居相映成趣。

刘长青是川音艺谷青荣艺术空间创建人。他介绍,2021年四川音乐学院设计团队遵循“结构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生态营造”原则,对老建筑群进行改造活化,形成了丰富的立体院落空间,让房子成为充满潮流艺术感的打卡地。以青荣艺术空间为例,从庭院的光影变化,到每一处空间的视觉变化,刘长青都细细打磨调整。

当前,川音艺谷已建成9个院落,包括雕塑院落、文创院落、美术馆的展示展厅、陶艺以及文创院落等,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定服务对象,并且都有本地村民参与其中。

有了建筑,如何让空间活起来?富有趣味的活动自然少不了。刘长青喜欢藏书,自己的藏书就达3万余册。为此,他联合新都区图书馆,把乡村图书馆搬进青荣艺术空间。如今这座图书馆分馆里面不仅有文学新书、杂志等,还有老书、古书和绝版书。“不少书迷喜欢来这里淘书。”刘长青说,图书馆的藏书类型也费了一番心思,“主要是艺术类和文学类。”他解释,这样的类别更对前来空间的人的“胃口”。图书馆被装修得如归家一般亲切,蒲团垫、沙发让人们可以自由坐躺,开启一段闲暇的阅读时光。

艺术画展也被搬进空间。他们发起“你来玩,我们帮你带孩子”系列活动,在这里开启艺术普及课程和研学活动,诸如油画赏析、社区读书会等,通过“文化+N”“艺术+ N”“消费场景+N”的叠加,拉满乡村潮趣,让原本在城市发生的艺术文化活动落地乡村。

刘长青记得,一次交流中,他发现村民看不懂油画。于是,他索性发起系列油画艺术普及讲座,邀请附近村民和儿童参与。在他看来,做这样的启蒙活动,就是希望让村民耳濡目染如何更美地生活。

昌衡书院

充满油菜花味的“书”适圈

从川音艺谷出发向北,另一座生长在乡村的美学空间,用书意润泽人心。

阳春三月,这座立体三角玻璃房的建筑被连片的油菜花包裹。风起时,金灿灿的油菜花向天边涌去,从建筑内部的玻璃向外望去,宛若金色的涟漪。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评论,这是“一座充满油菜花味的农家书屋”。

集浪漫和野趣为一体,这个名为昌衡书院的美学空间,坐落于成都市彭州市九尺镇昌衡村3组。尹昌衡是辛亥革命时期四川重要历史人物,出生于彭州。2022年,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昌衡书院”落成并向公众开放。

在春花烂漫的日子,来这里打卡,邂逅一场花海里的农家书屋,是独属于川人的书香烂漫。

从设计来看,这是一座个性鲜明的农家书屋。它打破窠臼,采用“下沉式+阶梯式+开放式”设计,形成视觉上的高低错落感。跟一览无余的平面布局空间相比,线条的起伏,让空间生出律动质感。以阅读为主的书香阅读区、以文化体验为中心的村民活动区、以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昌衡文献区、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展示区,这个集“文化体验+休闲阅读+文创展示”为一体的农家书屋,可实现读书分享、宣讲、教学等功能,在此次大赛中获得“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步入其中,阶梯式阅读区,满眼木色。玻璃窗外,树木抽出的枝条,像是白纸上的几笔新绿,点染着室内春色。

尹虹是昌衡村党委书记。指着书院,她介绍,书院面积近700平方米,内有藏书18566册,能够容纳300余人。要运营好农家书屋,可不是件容易事,“最难的就是吸引人走进来、坐下来,品味书香。”

尽管昌衡书院靠“颜值”出圈,如何让流量“留下来”,如何让农家书屋不成为一个人来了拍照就走的空壳,尹虹说,他们做了很多尝试。

起初,他们和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尹昌衡研究所合作,陆续举办天府文化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四川大学的专家来到昌衡书院,进行专题讲座。他们还开展了“书香成都·阅行村社”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家风讲座等。不过,她很快发现,有些活动做出来,居民不感兴趣,导致来的人不多,或者来了参与热情不高。

只有让农家书屋和村民发生联系,这个空间才能产生向心力,成为乡村“书”适圈。他们调整方向,一方面,通过开展“书院小小守护者”、志愿者招募、昌衡币积分兑换活动,在村区域内招募志愿者60余人,让村民参与进来,对书院进行日常维护。另一方面,他们以“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导+市场主体参与”的合作模式,引入社会投资,打造书院文创空间,提升昌衡标志性IP塑造。同时,依托周边传统村落建筑、林盘风貌、田园运动足球场等,提供集“阅读、亲子、研学、运动”等为一体的精品文旅路线。

他们还以尹昌衡为主题,自编自演昌衡家风情景剧。村民付启迪就是参与者之一。2023年,他看见这部剧的演员招募,抱着好玩的心态,在剧中扮演杨维一角。在这部只有13分钟的短剧中,他解锁了很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在图书馆演出,第一次“飙戏”。随着排练,他对这位家乡的“故人”也有了很多新认识。付启迪说,透过这部剧,他逐渐感受到,农家书屋的温度和趣味。

不仅如此,尹虹说,他们还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昌衡文创作坊,推出“昌衡”系列相关文具、书籍、衍生品等生态绿色环保的文创产品200余件,帮助当地就业50余人。

山水柴院

柴木诗行妙在似与不似间

在此次上榜名单中,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并不在少数。获得“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的山水柴院就是其中之一。宜宾市李庄镇安石村背靠碾盘山,这里,村落阡陌相通,田塘错落。

走进山水柴院,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外墙以不同尺寸的柴木穿挂成墙,透而不通,开而不敞。阳光穿过,斑驳光影洒在地面。此时,长长短短的柴木,像是诗行一样,自成韵律,浅吟着诗意乡村美学。

周苏宁是米思建筑负责人,也是山水柴院的建筑师。在他看来,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乡村,其实和当地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设计之前,他和团队前往这里调研。只见散落田野的传统民居常采用穿斗木结构,造型简洁。屋面挑檐低矮深远,却不失通风避雨的功能。当地村民喜欢就地取材,多以竹编夹泥墙套白,下部常用红砂岩石块砌于砖石基础之上,墙体被深远的屋檐保护,经久耐用。

这些发现,被他和团队运用到设计中来。如今,你能看见,山水柴院的建筑采用机器切割的红砂岩块砌筑,丰富的表面肌理与柴呼应。小青瓦屋面也以同等尺度呼应着柴与石。三种材质和而不同,它们来自乡村、用于乡村,融进乡村。

整个建筑采取十字风车形布局,大屋檐沿周边水塘铺开,引入最大观景面。错落的墙体将空间切分,内设茶室、书吧等功能,每个分支对应不同方向的自然景观,让建筑和环境相融。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一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这正是山水柴院追求的美学意境。周苏宁说,这件作品设计无意效仿乡土,旨在追求一种极简的质感与肌理。建筑既借助材料的色泽、质感与肌理提醒着人们关于乡村的记忆,又以一种简洁的处理方式塑造出具有现代意味的美学特征,创造出了一个既在地又有所不同的建筑形象。

如今,人们沿柴木墙行走于宽大的屋檐之下,眼前池塘山水,波光涟涟。人们聚集在这里,享美食、乐山水,自然逍遥。

在四川旅游学院文旅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晋超看来,设计者和运营者们,深入挖掘乡土人文之美,并观照村民生产生活,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有乡愁、有时尚潮流的地标,激活乡村公共空间,拓展其内在功能,涵养村民精神生活。如今,这些散落于乡村的美学空间,逐步推动乡村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家库成员谭发祥认为,作为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已成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提升素质、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阵地。这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不仅形象设计美,而且环境氛围雅、服务内容实、活动形式多,和乡村在地文化体验形成优质联动,并通过引入多元业态,彰显价值取向,打造出了村民真正需要、真实享受的美学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电话:0827-5260702
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报电话:5282153 举报邮箱:bzzswxcbjjz@sohu.com
网站标识码:5119000013蜀ICP备2021008191号-1 川公安备案51190202000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