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远书
“舞者身姿跃动之间,我看到了李冰治水修堰的超凡智慧、姜维孤臣守剑阁的悲壮……”2025年1月1日,舞蹈诗剧《蜀道》作为开年大剧,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该剧通过从古至今的一个个人物连接一段段历史,串联起蜀道千年历史脉络,以艺术的形式展现蜀道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让观众津津乐道。
近年来,四川各地将文艺创作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更新创作理念、增强现实题材创作力量、与国际融合创新等方式,推动舞台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在舞台艺术创作领域,回顾过去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文艺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如果作品不能在当下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能深刻反映人民的心声和所思所想,那么即使制作得再精致,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难以流传久远。
从巴蜀文化元素中汲取的灵感注入舞台,给舞蹈诗剧《蜀道》带来了独特神韵。首演现场,演员的服饰融合了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纹样原型,力求展现自由奔放的古蜀先民生命力;川剧的演绎技巧同样在舞台上多有体现,行业资深川剧老师帮助舞蹈演员打磨每一处眼神;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通过演员的表现,化身舞台上的精灵,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走进巴蜀文化的大门。
“蜀道不仅是单纯的地理概念,其体现的务实、进取、坚韧、开拓的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深远,具有持续至今的生命力。”总编导佟睿睿介绍,舞蹈诗剧《蜀道》从这一贯穿时空的宏大概念中提炼出一个个具有感染力的鲜活场景,以跨时空的文化对话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听盛宴,浓缩至约100分钟的舞台上。
一些地方舞台艺术水平止步不前,还与创作思维甘于“坐井观天”有关。四川省不断强化现实主义题材的艺术创作,努力推动作品与民众产生情感共鸣,成效显著。
2024年12月19日,先锋话剧《芙蓉大饭店》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剧场迎来收官演出。该剧改编自德国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经典剧作《四川好人》,以四川本土视角重新演绎,带来舞台上的思辨与人性的探讨。
该剧以成都老牌国营饭店——锦江宾馆为原型创作,用“神仙下凡”的典型中国神话故事模式,以芙蓉大饭店门前捏面人老张,经历人性善恶选择的考验,将人性的不确定性、可变性与复杂性艺术而形象地表现出来。“本次改编创作,除了贯彻布莱希特原著的思考和戏曲表现外,我们还增加了大量虚拟、夸张等艺术手法。”据《芙蓉大饭店》编剧、导演李丽来介绍,作品对原作中的主要人物作了大胆、新奇和颠覆性的重塑,利用四川、河南、山东等各地方言,制造出一种既新鲜又熟悉的效果,引领当代青年观众领悟话剧的深层意义。
《芙蓉大饭店》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及部分优秀毕业生联袂出演,作为本剧创排的主力,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大批表演、导演艺术人才。本剧也是四川加强戏剧表演人才梯队建设、培育优秀青年骨干演员和剧目的生动案例,入选四川艺术基金青年舞台艺术人才孵化资助项目。
在四川,融合创新也是舞台艺术创作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2024年11月23日晚,由国际戏剧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凉山文旅集团联合出品的中外合作剧目《星回》亮相第25届突尼斯迦太基戏剧节开幕演出。该剧由萨摩亚艺术家雷米·波尼法索创作,剧中演员全部来自四川凉山,他们在异国他乡打开自己熟悉的文化记忆,呈现了对传统吟唱、生命仪式、农耕舞蹈、毕摩的经典文本、火把节的热烈舞步等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90分钟的时间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以独特的、现代的表达方式,将大洋彼岸的观众带入《星回》的剧情中。即使语言不通,但一幕幕戏剧表演,仍能唤起大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理念的认知。“这部剧让我领悟了人类回归本源的过程。”突尼斯观众切德利·阿拉比亚说。“闭眼听,感觉像来到大凉山,在祖国的山川湖泊中畅游。”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工作人员说。
为激励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创作主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出更多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化精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已于2024年印发《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简称《办法》),有效期为5年。其中,对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给予扶持和奖励,年度预算规模为3亿元。相比2021年印发的《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试行)》,《办法》细化扶持条件,明确了金额比例、奖励主体等,对舞台剧扶持总额由总投入的30%提高至40%,以此激励全省舞台文艺创作迈向更高水平。